梁仕容传记_第6章 探索致富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 探索致富路 (第2/2页)

,他就有活路,他决定合股经营,动员乡亲们投资入股。

    1978年春天,梁飞汉为中国农民创造了一个陌生而又最具活力的词———股份制。他联合七户八人(梁飞汉、梁仕容、王牛仔、倪金长、冯湛、梁二初、王百炎、苏金旺),梁飞汉和梁仕容是父子关系,算是一户二股,史称“七户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莲塘鸡场,在梁飞汉的带领下,走上了股份合作制的养鸡之路。

    办场初期,资金不足,房舍、设备简陋,当时搞商业都追求“朝种树,晚界板”的效果。即在意识上要求见效快,收益大。而梁飞汉搞的实业则投资大,收益迟,还有风险大。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少人敢冒这样的风险的。他联合的7户成员之中,就有4户意志动摇,说看不清前景而自动退出,并抽走了股金,这对梁飞汉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股东抽走了股金不久,鸡场又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肾变病,令他防不胜防。梁飞汉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经验和技术,但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他却也束手无策。磨难,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到梁飞汉这个硬汉子身上。

    幻想在征途上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他的航船的终点只能是下游,只有敢于扬帆击浪者,才能到达上游的目标。梁飞汉就是一个敢于拼搏的人。他并没有退却,和其他两户继续坚持办下去。因为他既选择了办鸡场,就立下了决心。“人生能有几回搏!过去,命运之神曾嘲弄了我,现在,政策好了,我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弥补我失去的一切。”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当时,尽管梁飞汉早已在心里做足了创业失败等诸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承受失败带来的孤独和伤痛。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准备,挫折就迎面扑来了,像热带风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1979年,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沉浸在春节的欢乐和幸福时光,但对于梁飞汉来说,这个春节与他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他没有回广州同家人过春节。

    梁飞汉和王牛仔夫妻俩关在简陋的鸡场里反思和总结,外面是鞭炮和烟花灿烂的燃放,是万家灯火的喜悦和笑脸,而他们却很严肃地在研究和探讨着,经过长时间的研讨和决策,为鸡场制定出33条养鸡规则:发展母鸡,走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路子;养鸡必须封闭消毒,要有严格的cao作规程。

    在这个过程中,梁小英以自己商业的判断和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分析,为梁飞汉提供和得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可cao作性的做法。

    梁小英的独到见解和可cao作性的做法,通过梁飞汉在鸡场实施后,鸡场慢慢有了起色,种鸡经营业务初见曙光。从此迎来了新年里新的希望和憧憬。

    这一次经历,让梁飞汉欣慰地感觉到王牛仔夫妻俩是自己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协助者;更让梁飞汉相信了自己的昔日好伙伴在未来的创业上将有不可估量的成就。这种判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到了肯定和灵验。经过3年奋斗的莲塘鸡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原有设施、场地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正是自己过去曾深爱的人先人一步,敏锐地意识到鸡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他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实现新的变革。

    那时候,在天堂镇每家每户都有养鸡的传统,由于莲塘鸡场在当地还是第一个兴办起来的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在这个小镇颇有名气,村民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后来,村民们渐渐觉得自己去县城买饲料、卖鸡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高,不如委托莲塘养鸡场代购饲料、代为卖鸡来得划算。

    机遇往往钟情于善于思考的人。梁小英看到了村民的这种需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机,鸡场的新转机或许就要到来。梁小英以独到的眼光又先人一步向梁飞汉提出采取“场户结合”、“代购代销”的方法,与周边的农户进行合作的建议。这个建议直接催生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制度的诞生——“公司 农户”模式的雏形开始在莲塘鸡场试水,后来这一模式被业内称为“梁氏模式”(也是后来被称为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带领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公司 农户”模式不但实现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将大量低效率、小规模的农户由散兵游勇的状态变成一股合力,使农户真正参与产业化竞争,还使莲塘鸡场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1980年,扩大规模,养鸡场变养鸡公司,总产值为36万元,1981年上升为60万元,1982年再度飙升为235万元;养鸡利润也由1980年的5万元上升到1982年的37万元。变革的推行,使股东们都成为了“万元户”,这在当时来说有如“神话”。

    梁小英的一个金点子,催生了一个使整个企业生机盎然的模式,这个模式正式地将莲塘鸡场带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闪耀着一名美貌与智慧兼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一代农村女青年的思辨精神和经营智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