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犹未解景陵诡事 金不二讨要河 (第2/3页)
,跟着大帅混口饭吃罢了,以后还要您的提携——”说到这里,正衡故意压低了声音,“只是我觉得于家兄弟来者不善,只凭咱们两个,恐怕要着了他们的算计,敢问大帅,韩四爷和那帮工兵到哪去了,依着现在的情形,多个人可就多个帮手啊……” 被正衡这么一番连哄带吓,孙殿英也有几分怕了,一边瞄着于家兄弟,一边却又无奈地说:“别提那帮王八蛋了,遇到危险一个个都脚底抹油,跑得比谁都快,老子若不是出身行伍,有副好身体,恐怕一早就被他们当了垫背,死在僵尸手上了……” 正衡再细问了一番,这才知道在景陵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原来自他通过琉璃瓦离开后,孙殿英带着一干手下又在墓道中等了个把时辰,却总是不见墓室里传来任何动静,也就逐渐失去了耐心,便又动起了使用炸药的念头。不过大家都记得正衡曾经说过的话,并不敢轻易冒险,孙殿英却道没事,让手下的人排好炸药,然后将引线一路放到墓道外面去再点燃,这样顺利炸开自然好,万一墓室塌了,他们也不至于有了葬身其间的危险…… 孙殿英的办法看似可行,再加上手下这些人也都指望着进到墓室中大发横财,便都立刻着手准备起来。工兵都是摆弄炸药引线的行家里手,三两下的功夫就已经准备完毕,然后由一人拖着引线,跟随者大家一起沿着墓道朝向地宫入口的方向退去。 按着孙殿英的计划,自然是退到地宫外面再引爆炸药最为牢靠,可一行人走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开始还当是错觉,以为实际上并未走出多远,可等到三四百米的引线都排完用光时,这才感到事情不妙。 孙殿英的这帮手下都是兵油子出身,哪里懂得“鬼打墙”的道理,只想着墓道绝对没有这么长,怕是真的遇到鬼了。孙殿英开始还能凭着他军长的威严震慑一下,可老是寻不到出口,连他自己都在心底打起鼓来,正犹豫的时候,忽然见到墓道的尽头似有微弱的亮光。众人大受鼓舞,暂且扔下引线,朝向亮光走去,可到了近前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地宫入口,而是不知哪里又冒出的一扇半掩着的石门,亮光就是从当中的缝隙里透露出来的。 孙殿英心知其中必然大有蹊跷,可表面上却装出一幅镇定自若的神情,指使一个工兵进去里面看看。那工兵自然不傻,可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好先将上半个身体探进门去…… 孙殿英等人就站在那工兵身后,眼见着他刚探身进去,忽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般的惨叫,随即整个身体被忽的一下抬起,直直地撞在门梁上,继而又垂直落下,却再没发出半点声音了。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刚想上去查看,却见那工兵的身体好像被什么东西拖着,“嗖”的一下钻进到了石门后。同时,自里面传来了古怪的低吼,以及满是腥臭的气味。孙殿英一愣神的功夫,身后的手下早就一哄而散,不见踪影了…… 孙殿英在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却听得正衡浑身直冒冷汗。 正衡先前在裕陵的墓道中迷失了方向,开始还以为碰到了传闻中的“鬼打墙”,原本希望借用倒退着走的招数回到墓室,却不想带着孙殿英一起,退回到了另外一个墓室的石门前,透过石门,竟然看到里面有四只行尸,行状可谓是恐怖至极。然而,按照孙殿英的说法,这处墓室根本就不是景陵。 因为他们分明是从与景陵出来,一路沿着墓道铺设炸药引线才至此的。如果说他们也是在“鬼打墙”的作用下,又绕回到了远点,可这无法解释墓门为何会被打开这点疑问,更何况他们先前在三道门上安装了炸药,并且还有引线相连,即便是回到原处,应该也有所察觉才对。 除非,那个半敞着墓门的墓室根本就不是景陵…… 正衡最先得出的并不是这个结论,他想到的是,或许在墓道的两段原本就各有一座陵寝,先前他们找到的不过是后面那座真的墓室的“疑冢”罢了。经由入口下到墓道中,一路打开九券四门后找到的墓室,谁也不会想到并不是真的康熙陵的主墓,真正的目标被隐藏在入口石阶的后面,不知石阶缘何消失后,也就显露出通向那里的墓道了…… 然而正衡很快就推翻了这一猜测,因为他自己就是从裕陵,鬼使神差地跑到景陵的墓道中的,如果说单独一个景陵处于防盗的考虑,不下如此设置的话还在情理当中,可完全没有道理把裕陵也连带着牵连进去。再者说了,所谓的“疑冢”无非是掩人耳目的手段而已,如果连其中墓门都如此难以突破,而真正的主墓却又轻易暴露出来,那就实在看不出“疑冢”存在到底有何意义了…… 这样说来,就只剩下唯一一种可能,即新被发现的墓室,既不属于景陵,更不属于裕陵,而是位于清东陵中的另外一座陵寝。 正衡想到这里也为自己得出的结论吃了一惊,不过细细想想,既然他有过从景陵和裕陵之间来回穿越的经历,那还存在另外一处甚至多处陵墓跟它们彼此相连,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别的不说,每座地宫中都有的琉璃瓦的设置,已经被正南先证实具备某种神奇能力,截至目前为止,裕陵、景陵和定陵都在它的连通范围之内,只不过,琉璃瓦这种虚幻玄秘的东西能够做到的事,竟然在寻常墓道中也同样发生,多少都让人感觉有些难以理解和想象。 正衡忽然想到,琉璃瓦和墓道展现出来的这种功能,并非是彼此独立的现象。或许它们本身就是归属于一个庞大体系的一部分,在某种原理的驱动下,这才达到现在这种效果。就好像一座四面都有门窗的房子一样,先前正衡只看到透过其中的一扇门或者一扇窗,能够起到连通房间内外两种环境的作用,可实际上,房子上所有的门和窗,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叶障目的结果,就只能是深陷其中而不自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