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进京 (第1/2页)
父辈拼死打下的基业,他们本来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但他们却甘心放弃眼前的锦衣玉食,陪自己去面对未知的危险。 果然是好兄弟! 刘少卿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他上前擂了杨勇一拳,强笑道:“死鬼,怎么不早说!” 杨勇委屈的一指黄承勇,“还不是怨他爹,死活舍不得他这个宝贝儿子。” 黄承勇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反正现在我爹已经同意了。少爷,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刘少卿上前搂住大家的肩膀大笑道:“随时出发。昔年北宋时有个五鼠闹东京。这一次,咱们就给他来个五虎进北京!” “好!”众人齐声大笑。 刘少卿又看了看杨勇道:“不过勇哥,你就算是进京学了本事,估计也还是打不过黄师傅。” “嗯?为什么?” “因为咱们进京学的是行军打仗,带兵指挥的本事,不是拳脚的本事。” “哦?这样阿?那我就和黄师傅比打枪,看谁的枪法准!” 果然无赖! 连城笑道:“得,京城里还有大炮呢,你不如学会怎么开炮,将来回来和黄师傅比打炮吧!” 噗~ 刘少卿一脑门子黑线,倒地抽搐不止。。。。。。 分别总是来的很快。朝廷的钦差也是要回京的。 颁布了圣旨,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新鲜出炉得广南行省在以刘永福、张佩伦两人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得运作下顺利开张。 数百年来都是清朝得属国,当地得越南民众早已习惯了向天朝称臣。更何况近几年来越南王室早已名存实亡,北圻全靠刘永福在支撑,此时对于越南北部是叫广南还是叫东京、北圻自然不会有多大抵触,对于他们来说,能平安的活下去,有饭吃,就行了。 越南在中原士子眼中属于绝对的蛮夷之地,既然活已经干完了,钦差们自然不愿意多留一刻。他们选择的是水路,刘永福为他们雇佣了英国人的商船,而刘少卿等人也选择和他们一起出发。 “父亲,之前计划的让老兵可以选择退伍一事,千万不要停滞啊。” 临行之前,总有千言万语要交代,当父亲的记挂的是儿子的安危,可儿子却记挂着父辈的家业。 刘永福对儿子一直是言听计从,但这一次,确实在让他有些挠头。“少卿啊,这当兵吃粮都是一辈子的事,好比清军中的绿营兵,父死则子继,哪有‘退伍’一说?” 清军中的汉军用绿旗,固称绿旗兵或绿营兵。仿明朝军制和八旗军制,一人在伍全家被编入兵籍,父兄在伍子弟为余丁,父兄死由子弟替补,世代相袭,以兵为业,所以也称“世业兵制”。 自古以来中国的军制几乎都是这样,只要选择了当兵,基本上都是直到扛不动枪了才会离开战场。所以刘永福对之前儿子提出的“可以让光绪元年以前就加入黑旗军作战的老兵自愿选择是继续留下当兵还是退役”十分的不解。 刘少卿不以为然,“所以清兵才这样不堪一击啊。父亲你想啊,这世上那有人愿意一辈子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生活的?当兵当久了,自然就成了‘兵油子’,为了保命,作战自然逃跑为先。为了保证一支军队的激情和战斗力,必须要不停地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行。” “其实允许这些‘老兵’离开军营是有很多好处的。父亲请想,这其一,这些在军中服役了十年甚至更久的老兵,现在大多岁数较大了,体力、精力都有些跟不上了,留在军中,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其二,朝廷和法国人达成和议之后,估计今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有大的战事了,黑旗军留下这么多老兵,还需要付出大笔的军费,得不偿失啊。” 说到这儿刘永福插了一句:“军费兵饷是朝廷支付,多与少关我们何事。” “虽然军饷是朝廷出,那也得好钢放在刀刃上啊,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难道父亲忘了么。” 刘永福点点头,“好,你继续说。” 刘少卿继续道:“这其三嘛,很多老兵在历年的战斗中,尤其是在这两三年和法国人的战斗中获取了大量的战功,也就积攒下了一定的银子。父亲请想,谁手里有了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