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和葡萄牙和谈 (第1/1页)
正德十七年,经过一年多的航行,王鋐率领大明舰队在麦哲伦的指引之下,渡过广袤的太平洋,越过南美洲,到达大西洋。WW·同年九月,舰队出现在出现在葡萄牙海域。 而就在几天之前的8月29日,莫哈奇战役爆发。匈牙利国王路易斯二世率领的2.6万匈牙利军队,被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率领的配有数百门大炮的6万军队全歼,路易斯二世被杀,消息震动整个欧洲。 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论也在第一时间传遍了整个欧洲,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欧洲的王国联合起来,共同打败入侵的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现任苏丹,上任苏丹赛利姆的儿子。如果没有朱厚照的出现,或许赛利姆的一生是闪耀的,但是现在,赛利姆的一生却在苦苦维持对于整个奥斯曼不利的局面。东面有强大的大明,西面,又有在各方面都和奥斯曼生死对立的欧洲强国们。 如此的局势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有史以来最恶略的外部环境了,不过赛利姆能够在如此局面之下维持奥斯曼帝国十数年的强盛也可见其能力之超凡了。 与他相比,他的儿子苏莱曼在能力上则能力更加的突出。 苏莱曼一生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要· 同时苏莱曼更是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奥斯曼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 而且历史上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在他位的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 同时除了军事上的成就之外,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更是亲自开创了奥斯曼帝国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 而就在八月爆发的莫哈奇战役同样也是苏莱曼一生辉煌的功绩之一,就在这一场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彻底面对西方的王国们占据了上风。更是在后来逼迫匈牙利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同时奥斯曼帝国在西方的扩张也达到了极盛时期。 不过所谓有得必有失,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却也同样为奥斯曼帝国招致了欧洲王国们的警示以及敌意。如何遏制奥斯曼帝国越来越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开始成为欧洲各国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情。 而就在这一场战争结束之后的几天时间之内,大明庞大舰队的出现对于整个欧洲来说同样也是震动的,并且这场震动丝毫不亚于匈牙利王国的战败以及国王的被杀。 其实早在舰队靠近葡萄牙海域之前,通过沿途的海商,大明舰队出现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 几乎在第一时间,大明舰队的消息便成为了整个欧洲交相谈论的焦点,有人在欢呼着从此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于东方的香料、布匹、瓷器以及可口的茶叶了。 但是欧洲各个王朝的统治者们却在焦急的等待着大明舰队的到来。他们要看一下大明舰队的规模倒地如何?更要从这些舰队当中得知东方世界的世界情况如何?特别是大明的实力。 更甚至,他们有没有可能联合大明来遏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而同样也有很多的人在看着葡萄牙帝国会如何的选择?就在几年前,葡萄牙在远东的所有实力在大明的攻击之下已经全军覆没,整个葡萄牙超过一半的海军实力覆灭,当时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更是受此打击而迅速殒命。 那场失败不但牵连了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在欧洲更是如此。本来在这之前,葡萄牙帝国是整个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霸主,不过海军实力大损之后,不要说大西洋了。就连在地中海附近,面对西班牙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葡萄牙海军也只能勉强维持。
现在葡萄牙的国王是若昂三世,曼努埃尔的儿子。所有的人都在看着,年轻气盛的若昂是选择报仇呢还是选择和大明和谈。 若昂选择了和谈,他很想要和大明在自己的家门口干一场,让这些来自东方的舰队尝一尝他们葡萄牙海军的厉害。 但是当王鋐庞大的舰队出现了之后。若昂立马便把这种想法抛到了脑后。 大庞大了,是的,此时大明的舰队对于葡萄牙以及整个欧洲来说太庞大了。近百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不说几乎和现在葡萄牙海军相近了,单单是能够靠着国家的财政维持如此庞大舰队的航行那也可以从中看出这个所谓的大明帝国的强大了。 若昂找到了海军大臣,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葡萄牙虽然有着本土之利,军舰数量更是略微多于大明的舰队,但是军舰的大小、火炮的数量以及威力上,葡萄牙暂时落于下风。 如果开战,葡萄牙只有六成左右的把握获胜,而双方平均的几率更大,不管哪种情况出现,葡萄牙帝国的海军都可以从头开始建造了。 而没了海军,葡萄牙要如何面对同样咄咄逼人的奥斯曼帝国以及西班牙帝国的海军。 若昂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父亲曼努埃尔的能力就不咋地,他比着他父亲更是差距不少。 所以既然打不过,那若昂就选择了和大明和谈。 若昂的选择让一只密切关注着行事的其他国家大失所望,本来他们还想着让葡萄牙海军替他们检验一下这个这个大明舰队的实力,顺便消耗一下葡萄牙的海军实力呢,没想到这个时候若昂竟然低头了。 当然也有人对于若昂的做法表示称赞,明知双方开展最后肯定是别国渔翁得利,那这样保持和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