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_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大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大结局) (第2/5页)

事堂诸宰相的权力,以相权制约皇权。

    这虽然说对他自己儿子以后真正亲政后,会带来些麻烦事,但陈易觉得,有制约的权力总比任何事都是由皇帝最后决定的独断专行方式好,绝对的权力肯定会出现许多负面的影响,有监督的权力才会受到制约,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才能让大唐在良性循环中发展。

    要让大唐真正的长治我安,一直延存下去,肯定要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各方面权力相互制约,才能实现。后世西方的民主制度就是权力相互制约的,即使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

    陈易期望经过他的努力后,在几十年后能初步实现这样,皇帝依然是国家元首,是最高权力掌握者,但属下的那些大臣也会对他行成制约,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而要完成这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仅凭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很多年的慢慢改变才有可能实现。陈易需要很多的人帮忙,也不能让人才断档。如今已经有很多有才之士经他荐举、提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力量培养,并且要向这些人灌输“民主”方面的理念。

    陈易不喜欢阿谀奉迎之臣,他希望官员们都是耿直入士,能为理而争。

    裴行俭当年制定的官员选拔制度被摆到很高的位置上,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提拔都按章行事。官吏是国家的根本,治国首先要从治吏开始,官吏队伍治理好了,其他事都好办了!

    监察制度在逐步完善之中。

    制度是治本之策,陈易就是希望在他手上,能将所有制度都完善,包括官员的任免、监督、考核。

    选拔官员当然是重中之重。

    可以说,如今选拔官员的最好措施还是科举制度。

    但在陈易主导下的科举制度,已经不仅仅限于选拔合格的官员上了!

    陈易令吏部尚书魏玄同,率领一般官员,依照他所提后世教育体制及科技发展方向,完善科举制度,不但要为朝廷选拔适合当官的人,还要将那些精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选拔出来,为朝廷所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陈易非常信奉的一句名言。

    在他的努力下,以往时候被称为“奇技yin巧”之学,如今已经登大雅之堂,从事这些技术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连科举都设这方面的专业了,这是陈易力排众议而推行的。

    陈易期望,在他推动之下,整个社会能对“科技”知识重视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大唐的科技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争取早日研制出原本要几百年,甚至千年以后才会出现的东西。

    比如蒸汽机、火车、电器、现代火器等等,他当然知道要研制出这些东西来并不容易,但只要整个社会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的发展,经过几代人或者十几代人的努力,花上几十年,上百年时间,应该会有所成的。如今大唐的国力已经足够支撑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了。

    陈易还拿出自己的家产,设立各种奖项,奖励那些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创造出成就的人来。

    当然朝廷也有这方面的重奖。

    这些措施的实行后,许多士子不再谋求科举当官一条路了,他们纷纷投入原本大多人不屑的“奇技yin巧”方面研究去了,大唐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机床在陈易主事的几年后不研制出来,这就是其中一个奇迹。

    有了初级的机床,制作许多东西就很方便了!

    陈易不只在科技等算作“文”的方面特别重视,他也非常重视武备。

    军队国家化、现代化的步子一直没停过,府兵制作为常备军的组成方式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作为预备役制度使用。各卫军已经进行了重组改编,左、右卫等大唐十六卫继续保留,但已经完全不同于遥领府兵时候的样式,而差不多成了后世时候集团军的样子,分驻在全国各地。

    大唐的武装力量维持在八十万左右。

    各领军将领只管军权,不能涉及民生,军、民彻底分开,领军将领几年内也会轮换,并且还有一整套监督体制,及军队调动的制度制定,避免领军将领专权,给大唐埋下祸患的事发生!

    火药制造出来,以后的战事再也不能停留在冷兵器的模式下。陈易主持了军器监多年,在主持朝事后,对军器监依然非常重视,甚至经常亲自过问军器监的武器研究。在他的主持下,每年朝廷都会投入大量财力制作新式武器,新制作出来的武器,主要是火器也很快就会列装到军队中。

    为了培养合格的领军将领,在完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同时,朝廷还在洛阳、太原等地陆续建设了几座新式的军校,以后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经过军事学院的培养才能担任。

    军备投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水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往海军方向发展。

    与其他大臣所想不同,陈易很注重海军的发展,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因此他也大力推广远洋贸易,并花大力气提高造船技术。远洋贸易的发展,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

    陆师、水师的力量都往更加大方向发展,大唐的兵威才会真正声震天下!

    在完备科举的同时,朝廷还推出了武举制度,每年都会以科举的样式选拔勇武之人。如今的科技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抛却冷兵器作战的模式的,勇武者在战场上,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文武之道都要重视,重文轻武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陈易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文武之道都发展,最终让大唐称霸世界。

    当然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但他肯定会为此做准备!

    要征服天下,让中国的领土无限扩大,除军队战力及其他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外,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必须要保证的。如今的大唐疆域面积至少比陈易穿越前所处的后世要大两倍,如此广阔的地方,人口也只不过六千万左右,依陈易的估计,如今的生产力条件下,至少两亿左右的总人口,才是合适的。

    人口太少,许多事做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军队要兵源,所占之地要移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入口的补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