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棘手的差事 (第2/2页)
世家狠狠跌倒,永远臣服于皇权。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没有人这时候敢开口半句。 早朝在阴霾中结束,贾琏正准备离开,旁边一个小太监匆匆而至。 “大人请留步,陛下请大人移步御书房。” 太监独有的尖锐嗓音中透着尊敬,保龄候、忠靖候原本还想等贾琏一起,路上探讨下眼下朝局,见状晓得无望,几人相视颔首,随即随即贾琏才跟在小太监后面。 这样的场景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常态,倒是没有人多想,只是如今这种紧要时期,保龄候忠靖候回头看贾琏一眼,脸上眼中闪过精光。 “老太太去了,琏哥儿越发出息了。” ...... “贾爱卿忠肝义胆,这件事,不如以后就由你来接手吧。” 手上拿着折子,等贾琏行完礼,皇帝抬头淡淡看贾琏一眼,然后开口。 贾琏进门的时候,太子北静王等人已经在御书房讨论关于国债的事儿,此时听闻皇帝如此,微微一愣,神色变得难看。 “微臣忠心日月可鉴,只是陛下,臣年轻,这种事情,怕是怕不住台面。” 勉强开口,贾琏一边说,一边悄悄看太子一眼,背后一层冷汗。 这次他牵头一次性将国债还完,本来就已经十分风险。 此前为了以防万一,也是为了能够更逼真,他可是已经将贾家名下庄子铺子,尽数转移到了举人巷那边名下。 举人巷刘兆轩的名字,是此前裴家人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准备的,底子干净,光明正大,倒是查不出什么。 只是这一波接一波的人,很是让人紧张。 而且不仅于此,因为是连同庄子一并转过去的,所以这段时间一来,贾家人的吃喝拉撒,一应可都是直接向百姓购买的。 这里头可是查出来不少猫腻。 只是一个牵头还款尚且如此,这次皇帝若是直接指派贾琏去做这件事,是否胜任先另说。 但贾琏知道,当初因为贪心,这些人就没有想过要还,因此,若是贾琏逼得急了,狗急跳墙,这些人怕是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
这事儿若是换成别人,兴许还不至于如此,但贾琏不一样。 可以说从年前开始,贾琏的一举一动,世家早就已经容忍多时。 要不是贾琏将贾家像个铁桶似的死死防守起来,严格要求贾家不管是主子要求,一律不许胡来,贾家恐怕早就被人抓住把柄,狠狠打压。 当然,皇帝对贾琏毫不掩饰的信任也在其中。 当初的贾琏不怕,也源于此。 可现在不一样,现在贾琏先有此前累积的众愤,如今又是群怒,加上皇帝那里贾琏也晓得,这个老王八蛋指不定正在虎视眈眈的跟那些人一样,想要抓住贾家的把柄,然后狠狠一击。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占不到。 这种情况下,贾琏还没有活腻,又怎么敢接手。 是以脸上忐忑,贾琏这次是真的害怕。 只是太子那边不知道有意无意,根本没有看贾琏,手上依旧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替皇帝磨墨,丝毫没有要给贾琏提示的意思。 “爱卿谦虚了,我瞧着这主意不错,太子觉得呢?” 跟和贾琏说话的严肃不同,皇帝看向太子的时候,脸上明显有了笑容。 屋子除了太子还有北静王以及另外两个皇子,见状各自心思各异,太子闻言这才抬头,不经意般往贾琏这边看一眼,随后才笑着开口。 “父皇英明,这段时间连城的能力有目共睹,我瞧着也能胜任。” 说着仿佛商量般的朝北静王看去,太子嘴角上扬。 “王弟觉得呢?” 对于太子的举动,皇帝并没有阻止,反而也好整以暇的转头,好像也在参考北静王等人的意见。 其余两个还好,因为在太子北静王等人的光环下,他们的存在感微乎其微,这样的话题自然不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答复。 不过附和恭贺两声,道的也是贾琏谦虚。 不晓得这些人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贾琏自觉不好,整懊悔这次搬了石头砸自己脚,不曾想旁边北静王似笑非笑的看自己一眼,随后朝皇帝恭敬拱手。 “回父皇,儿臣觉着,贾大人哪里都好,只是这样的事情,却是不合适。” 北静王和贾家其实颇有渊源,当初王夫人死的时候,还亲自设了路祭,好生夸赞了一番贾宝玉。 后来荣国府长房二房分家,这位北静王倒也给荣国府下过几次帖子,只是贾琏对这位王爷看向贾宝玉那种眼神实在厌烦,于是从来没去过。 久而久之,北静王和大观园那边的关系倒是如常,就算是贾宝玉被贾政关禁闭死读书那段时间,也唯有北静王的帖子,能够让他从牢笼逃脱。 也因此,在贾宝玉这个枢纽的作用下,北京王府和大观园那边来往密切,也从来不是什么秘密。 但和荣国府,关系可就没有那么惬意了。 所维系的,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 甚至,都还差强人意。 要知道,此前北静王可是亲自登门找过贾琏的,言语之间,说的也是想要招揽的意思。 贾琏知道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朝臣和皇子勾结,自然不会犯忌讳,虽然没有义正言辞的拒绝,但温婉说几句还是有的。 因此北静王如今这几句话,倒是让贾琏有些吃惊。 毕竟这样的局势,是个人都晓得这完全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办好了说不上功,但要是办砸了,可不仅仅是皇帝,底下文武百官的报复,那才有的看。 而如今北静王这句话,在贾琏看来,无异于之音。 “噢~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不合适法?” 眸子淡淡,皇帝看向自己这个一向受宠的儿子,脸上带着兴味,眼底却是冷了几分。 而太子闻言却是迅速往贾琏方向看一眼,不露声色的微微摇头,随后低头,继续手上的活计。 “回禀父皇,儿子觉得虽说贾大人这些年没有什么错事,只是到底年轻,又是突然身居高位,本身就不得服众,如今又是这样重要的差事,若是派他去,怕是压不住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