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青花瓷,中国风 (第2/2页)
从旋律方面,这是一首较“淡”的歌,但配上这一段词,却是以“惊艳”都无法形容! ! 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的一首歌,这并非二人所写的第一首中国风,却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风广为人知的代表作。 这首歌的出现,拥有着极特殊的意义。 无论,还是,抑或其他一些具有华夏特色的歌,在未出之前,都只叫流行音乐,直到这一首歌出现,方文山的这一篇词,才真正奠定“中国风”,将这三字,印入人心! 何为中国风? 广义上,带有中国特色皆可称之;狭义有词复古、曲五音;但唯有一类,最让人一听便能意会! 因为它有意境! 华夏文化,无论诗词、书画、音乐...意境是重中之重,其可意会而无法说清,却能让人真切感受得到。 牛主任有着不错的文学造诣,所以他心中震撼无法言说。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老友让他来听歌。 这样一篇,几乎可以用艺术来形容,只此一篇,便能让作词者踏入神坛,哪可能是别国之人所能作出! “中国风,原来这就是中国风。” 牛主任脑中突然涌出这个词。 他这才发现,“中国风”三字是那样贴切! 谁说华语音乐无特色? 从今往后,真的有了。 “通知音乐之声,今晚节目将‘中国风’的两首歌加进去——不、还有这一首!不对!今晚节目变一下,我们做一个新专题,就叫中国风!” 牛主任下了决心。 ...... 当晚,央视音乐频道“音乐之声”按时播出。 “中国风”。 一个带着古风的名词问世,节目中,、、陆续出现,除此之外,还添上了这些年,华语乐坛一些可以归于中国风的歌曲,甚至,连雷峰的那一首,也都被这期音乐之声摘录。 这一节目播出,反响巨大! 从来都是什么摇滚、爵士、说唱,华语音乐除了民歌,几乎都打着外来曲种的标签;值此国庆期间,“中国风”的出现,真的让人心头一震,因为,华语流行音乐终于有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特色!
; ! 豪放之作! 这两首歌,最受人钟爱,这一期央视音乐频道“音乐之声”收视率甚高,一大半基于这两首歌; 而对于—— 这首歌的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其实影响不大,但对于关注华语音乐的人而言,却是一首值得“词玩年”的作品! 几乎在此曲一出时,网上就有人惊呼! “这首词是谁填的?” “中国风!”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我听见这一句,脑子就冒出‘中国风’三字,这太贴切了,唯有中国风,才能有这样美的歌词,唯有中国风,才写得出这样的歌词...” “‘中国风’到底是谁?我绝不信这是一位新人,、,两种不同类型的中国风,这是要开山立派!” “我觉得‘中国风’不止一个人。” “我喜欢上中国风了。” “...” 这一期“音乐之声”广受好评,它将“中国风”整理,将这个曾经没有的体系,第一次广而告之。 一时间,华语乐坛都掀起一股“中国风”热! 许多原创歌手开始学习; 很多网友自发整理这些年歌曲,将可以划为中国风的,一一做成歌单,从曲到词,系统地去归类; 一些音乐节目,还请来了一些专家,就“中国风”剖析研究,讲说一些华国古典乐器,或者一些民族五声调式,尤其是“宫调式”的知识... “华音世界”榜上,、、,三首新歌的名次,就像乘了火箭往上冲,周一进前百,周二进前五十,周三前二十,周四时,便已齐齐进入TOP10,将三首排在前十、以及排在十一想进前十的韩国作品,一脚踢到身后! 先前嚷嚷着反攻“华音世界”的韩国人懵比了。 变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他们才说华语音乐没有特色,现实立马给了他们一巴掌。 1月9日。 2005年第二个周末。 韩国观众惊喜的发现,“音乐银行”第一的位置,终于不再是;不过令他们伤心的是,第一换做了另一首华国作品,;而令他们更加伤心的是,之后播出的“华音世界”,榜单前十,竟没一首韩语歌! “华音世界”第一,仍被占据,但第二、三、四,却变成了三首刚刚出现的中国风!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原排在“华音世界”第八的安八炫,当晚在推特发言。 “你们这群神经干嘛骂八炫欧巴?不就是没进前十吗?抱走欧巴,他还只是个孩子...”华国女粉最快发言! 韩国粉丝顿时不乐意了! “欧巴不哭!~~” “我们不怪你~” “你已经很优秀了!” “这次不进没关系,明天我们一起努力!” “下周一定行!” “...” 两国粉丝的鼓励,让安八炫等人重新燃起斗志。 中国风什么鬼? 以前都没听过。 一定是借华国国庆才炒红的! 那个藏头露尾的“中国风”,连mv都不做,真名都不露,一定是心虚了。就算、就算榜上几首听起来不错,那也才3首,现在“华音世界”第11-20,有7首是韩国作品,下周一定能抢回来! 安八炫等韩国歌手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别看如今华国前十没有韩语歌,但他们潜力大呀,后备军跟得很紧咧! “胜利终会属于我们!” “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他们这样想着,第二天,1月10日,华语乐坛突然冒出几个人,拿着标明“中国风”给他们写的中国风歌曲,无比强势地朝“华音世界”榜单前方杀来! 韩国、甚至华国歌手都有些懵。 这些人,他们都没听说过,显然是新人—— 一个叫做“胡彦斌”; 一个叫做“刘珂矣”; 一个叫做“后弦”; 一个叫做“毛宁”; 一个叫做“林俊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