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川中岛的两雄 (第3/3页)
遥望海津城时发现武田军中的炊烟似乎比平常繁急了许多,从而预感到武田军的出阵;二,上杉军的间谍发现了武田军埋伏在仓科村的一路部队,谦信通过这一消息猜到了信玄分兵两路以图两面夹击的意图;三,武田军中出了上杉谦信的内应,谦信通过这一层关系得知了武田军的行动。)在艰苦的等待了二十四天后,谦信感觉到与武田军决战的机会终于来临,于是下令兵士含枚之后悄悄地由妻女山上下山,接着渡过千曲川,出川中岛地方,同时命令甘柏近江守景持在此地警戒,为自己留好了一条退路。
九月十日午前四时左右,上杉军神奇地出现在犀川南边的阵地上,这一消息被信玄派出侦察的浦野民部发现,信玄得知此消息没有显示出像一般人那样的紧张布鹤翼之阵迎击上杉军赖以成名的车悬阵,武田军和上杉军的决战终于打响。 最先出击的是上杉的先锋队,猛将柿崎丹波守景家的一千五百人,于午前七时左右冲入水泽西端的武田左马助典厩信繁阵中,由于寡不敌众的缘故(信繁只有七百人),使得信繁部很快就混乱起来。这个时候,右翼的内藤与诸角部想上前营救,但是为了保持阵形(由十二节组成,中间由百足使番队穿差传递信息),信玄忍痛下达了不准营救信繁部的决定。 消息传到信繁耳里后,这位武田家中的副将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下令道:“今日一战,有死而已!”这一天,他头带武田菱前立,身穿黑系绯打威铠,骑着鹿毛马,越后军如洪水般朝他涌去。到了此刻,信繁把随身的母衣脱下(后来传给了儿子信丰),手持三尺长的大刀冲进敌阵,鬼神般地与越后兵士激战,最终刀折力尽后战死。信繁的战死,恐怕是武田军历次川中岛合战的最大损失。这位脾气温顺,素有威信的一门名将战死后,信玄便再也找不到一位比信繁更加信任可靠的副将来寄以重任了。直到大多数信繁的部队都战死后,姗姗来迟的山县昌景部才将柿崎景家部击退。(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信玄故意让信繁战死一说) 这个时候,前方的新发田部与xue山部又发生激战,虽然xue山信君的兵力稍占优势,但依然敌不住新发田军强大的冲击,这个时候,老将诸角丰后守虎定与内藤修理昌丰率己部来援,上杉军中的本庄、安田、长尾军马上迎住了武田军。几个突击过后,诸角军溃败,身穿桶皮大铠头带火火焰兜的诸角虎定,手持大身枪冲入越后军阵地中,其勇猛之势,让勇猛的越后军都想起了鬼神阿修罗,在取首二十三枚后壮烈战死。 接着,上杉谦信终于找到与武田信玄旗本队决战的机会,由中央朝信玄的鹤翼阵突去。信玄右翼的望月吉栋队与武田太郎信义队率先冲出,将信玄的整个阵势扯乱,以至左备原隼人部和武田逍遥斋部被迫出击,两军的旗本部队开始接战起来。 看到己方不利的局面,自感惭愧的山本勘助晴幸,不顾六十三岁的老龄,手持三尺太刀并率领手势两百出阵,冲到最危险的越后军中央。在身受八十六处重伤后壮烈战死,手下两百壮士也全部战死,无一逃脱者。 在两军旗本大战的八幡原上,武田太郎义信部很快就被击溃,义信也被越后重兵包围。这个时候,义信家臣初鹿野源五郎忠次率兵三百杀出一条血路,见势不妙的义信连忙撤退,初鹿野亲任殿军一职,壮烈战死。(身中枪伤刀伤七十三处) 武田军那时的狼狈形象,可以说是信玄初阵以来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高坂昌信的著作《甲阳军鉴》中清楚的记载着:越军如阿修罗般的勇猛之势,将甲军彻底击溃(这里有些夸张),战死者续出,武田军自信玄以下名将战死者众……。由此可见当时以精锐而闻名天下的甲斐军的混乱状况。 5【川中岛决战之前后】 越后主将谦信看准时机,手持二尺四寸五分的顺庆长光,脚踏名马放生月毛出阵,身边随从只有十二骑(还有一名叫做荒川伊豆守的猛将)。不一会就杀到了信玄的本阵,谦信看到了端坐阵中的信玄,谦信也不答话,策马冲向信玄,谦信的第一刀被信玄用军扇挡住,第二刀砍到了信玄的手腕上,第三刀被信玄闪过,只砍到了肩膀上,这个时候原大隅守虎义挺枪来刺,信玄的身边突然冲出二十多位侍者,谦信知道取信玄的首级无望,大笑数声后撤离了信玄的本阵。(事实上谦信在枪术上得到佐野天德寺的真传,手忙脚乱的信玄当然不是谦信的对手) 这个时候,信玄的一万二千军终于在妻女山方向出现,武田军士气大振,刚刚渡过猫濑的小山田部开始猛烈突击上杉军右翼的新发田部,上杉军开始败退。谦信命令由甘柏近江守景持殿后,全军由犀川退却,由于当时犀川的水还相当深,上杉军溺死或自相踏死者无数,但是由于甘粕景持的拼死抵抗,硬是没让武田军名将高坂昌幸和马场信房军前进一步。 午后八时许,上杉军终于退出战场,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告终。 这场战役的胜败,至今仍为人们所讨论不休。 武田军自副将武田信繁以下大将战死者五人,军师山本勘助自感失职,战死在乱军之中;主将信玄、义信还负了伤,战死人数也比上杉军多出近一千人;反观上杉军,则一名名将都没有战死或者负重伤。单从战争的角度上来讲上杉军或许略占上风。 但是武田军作为守方,不但守住了己方的领地,还使上杉军退回越后,从局面上获得了胜利,在战争史上其实这样的惨胜其实也相当多见,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此战是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终。 与信玄和谦信同处一个时代的丰臣秀吉在统一天下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卯刻到辰刻是上杉军胜利,辰刻到已刻是武田军的胜利。是的,两军各胜两个时辰,或许是一个最公平的说法。 自此战之后,信玄开始回避与上杉谦信的正面战斗,试图用政治手段瓦解越后军内部,两人的冲突也不如以前那么明显起来。 二十一年的战斗,使两人都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才能,信玄死后,上杉谦信大哭三日,发誓终生再不入甲信一步。信玄也相信谦信的人格,在遗言中命令武田胜赖在自己死后要与上杉军和睦相处,以维持领地的和平。 信玄的沉着深虑,谦信的刚勇果敢,为世人所公认为战国武将的双壁。 但是,信玄在三方原大破家康,将入尾张之时,不幸带着遗憾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谦信也在手取川大破信长军不久后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如果两人在多有十年的性命,恐怕不止是信长和秀吉的事业没那么容易成功,或许连整个天下、乃至历史都会有一番彻底的改变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