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地狱人间! (第1/2页)
在僰道城待了两天,在局面基本稳定之后,王佑安三兄弟带着王梁和剩余人马回到了富世镇。 刚刚回到富世镇,便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远赴巴西郡和汉中郡卖盐的队伍,在今日回归,带回了五个王佑安渴望已久的骑兵。 说到卖盐到巴西郡和汉中郡的事情,本来也是件很巧合的事情。 王佑安的本意,开始并不是去卖盐,而是去汉中郡买盐。 汉中所贩卖的青盐,天下闻名,王佑安井上所熬制的精盐,都是打的汉中青盐的旗号。 本来,王佑安是想派队伍去汉中探探行情,顺便买点青盐回来冲门面,顺便掩盖自家精盐的来历。 从江阳城沿长江而下,经巴郡江州城沿支流转而北上。船行不久之后,自临江城河道三分,便有两条线可以走,一是经巴西郡,然后北上汉中郡,亦或西转梓潼郡;再有就是直接西转东广汉郡,接着又从另外一路也可以到梓潼郡。 在原本的预计中,除了北上汉中郡的一路,其他两路,王佑安都是看情况能不能卖盐,到汉中郡,就纯粹是买盐了。 经过探寻之后,实际的情况和王佑安预计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兵荒马乱的原因,汉中郡的青盐贩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根本就买不到。 不仅如此,北上的这一路买盐队,最后反而卖起盐来,而且生意还很好。 究其原因,王佑安几个在事后分析,还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汉中郡,连接三秦大地、蜀中和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如今的汉中郡,真正的可谓是你方唱罢我又来。 这么一拨拨的各方势力,来回拉锯之下,汉中之地,真真正正的是民不聊生,能有什么生产活动才怪。 面对着这种局面,王佑安直接决定加大精盐的产量,直接号称自家这是从汉中采购的最正宗的青盐。 想不认,没关系啊,你可以自己去买嘛! 至少在最近几年,汉中郡根本不可能安稳的下来,这各独一份的青盐买卖,可是为王佑安聚敛了不少的钱财。 现如今的王佑安,虽然不敢说是兵强马壮,但也算是不大不小的一方势力了。除非那些大势力舍下心不计伤亡的来抢买卖,否则的话,一般的那些阿猫阿狗的地方小势力,王佑安根本不用畏惧他们。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底气在,王佑安才敢明目张胆的以汉中青盐的名义开始贩卖起了手中的精盐。 书归正题,说到骑兵的事情,早在王佑安从成都狼狈而回开始,他们兄弟三个便开始了谋划建立自家的骑兵队伍。 可是从这几个月来说,事情进展的并不算顺利。 蜀中本身因为多山地丘陵的原因,并不盛产马匹和骑兵,有马匹也多是用来拉货的挽马,根本没法用于骑乘作战。 当然了,连续几个月的时间了,王佑安他们兄弟三个也不是干等着什么事情都没干,成绩还是有一些的。 在这几个月里,王佑安他们兄弟三个,陆续完善了高桥马鞍、铁质马镫和马蹄铁的定型制作问题。 上辈子都算是**~丝的王佑安和旺财两个,肯定都是没有骑过赛马的,这次定型的高桥马鞍、铁质马镫和马蹄铁,也是凭着现有的实物和以前看书得来的理论修改制作的,至于合不合适,还是要等到属于自家的专业人士到来以后才能确定。 出乎王佑安和旺财意料的是,现今这个时代,马鞍、马镫和马蹄铁都是已经有了的。 上次王佑安在船上远远的看去,因为战斗激烈的原因,也没有看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在后来的详细打探之后,原来稍微大点的城市里,这些东西都还是有的买的。 从自家贸易队伍带回来的实物来看,现在的马鞍、马镫和马蹄铁,都还只能算是雏形,全然算不上精良和适用,改进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现在的马鞍虽然已经有了弧度翘起,但离王佑安所知的那种高桥马鞍还差的远。 马铁蹄这种据说是大汉时期从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传来的东西,可改进的不多,但形状和制作也还是可以改良一部分。 至于马镫这个东西,可改进的地方可就大了。 现如今的马镫,一方面是材质还不怎么样。现在的马镫,高端点的是铜皮包木的,低端的是全木质,甚至于,王佑安居然还买到了陶制马鞍和马镫,这么容易碎的东西,也是让王佑安真正的很无语了。 另一方面,现在的马镫绳要比以后的马镫绳短得多。世面上能够买到的,无论是皮质还是麻绳制作的马镫绳,最长都还不到小腿长度的三分之二。骑乘之时,靠蜷曲膝盖,小腿斜向前蹬,从而夹住马身。 这么短的长度,以及这样的骑乘方式,显然既不利于马上作战,也不利于过长时间的奔袭的。 试制完成几版新式高桥马鞍、铁质马镫和马蹄铁之后,仍然没招到精锐骑兵的王佑安,也只好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了。 就在今天,伴随着远行的商队回归,王佑安期盼已久的骑兵,不期而至了。 五个精壮的汉子,不高,但是十分的强壮,皮肤纽黑,个个的满脸大胡子,显得异常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