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_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五十五章 细看涛生云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五十五章 细看涛生云灭(下) (第2/4页)

线---

    个头:“皇上现在威海一带,也要严防。日军陷落旅顺之后,随时会窜扰威海,现在山东布防兵力犹自不足,徐州的铭军都已经调到威海烟台一带,犹自还嫌兵力不足要调。也只能抽调李鉴堂李大人地嵩武军”

    翁同禾早就高声接话:“回皇上的话,李大人的嵩武军不过数千人,登莱等地海口都要独立支撑,如何能调得出来北洋水师惨败,却龟缩威海。无能遮护海口。还要李大人自筹防务,现在旅顺北洋惨败。却要调这几千装备器械还不如北洋诸军的嵩武军北上支援他们,放开登莱等地海口,焉有是理”

    李秉衡可算是地方封疆大吏当中和翁老头子对胃口的人物了,都是瞧着李鸿章不顺眼,看着北洋惨败心里不知道乐得和什么似的,要他们去为李鸿章火中取粟,帮他的忙,打死也不干啊。

    两人声音一高一起来,光绪顿时就觉得心中烦闷,捏着汉玉带头子,却只觉得手心潮湿冰冷,头也一阵阵的犯晕:“旅顺失守门户大开,兵又调不出来难道,要让倭寇打到直隶煌煌大清,竟无一个有天良的臣子难道,剿既不能,就这样抚了不成”

    “皇上,战事如此,也只有抚了罢西方诸国,也极关心此次战事,俄罗斯国,更是在意不让日人染指我大清龙兴之地,现下趁着局势还未糜烂,请西洋诸国调停本次战事,还是抚了罢”

    世铎挺直腰板,朗朗大声上奏,几个军机看来早就和世铎通过气儿了,都一起挺起腰来,大声附和。光绪看这几个臣子态度如此坚决,微微慌神,求救地目光就向他的老师翁同禾看过来了。

    翁老头子当然知道这几位同僚的意思,也就是他们背后慈禧老佛爷地意思战事打成这样,如果最后和谈,签个什么条约,那缸就全扣在光绪头上了。从一开始这场战事就号称是光绪自己在主持,现在打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好说的这大清,最后还是离不开老佛爷啊一旦谈抚,那光绪好容易争取到的一点权力,也就付诸流水,而他们帝党一枕京华春梦,也就要恍然梦醒了后党他们现在要的,就是赶紧和下来,不管付出什么样的条件

    看着世铎他们坚决的神态,翁同禾也有点气虚,他们毕竟背后站着的是老佛爷可是这些日子,帝党cao到一点权力的甘美感觉,又让人怎么也不肯放弃,更兼老对头李鸿章,一旦如此轻轻放过,再扳倒他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儿了这场战事坚持下去,是胜是败难说,可李鸿章一定好过不了既然都走上这条路了,难道还有回头的余地么就算自己这个时候儿附和世铎他们,难道老佛爷就能忘记这些日子自己为帝党的上窜下跳,摇旗呐喊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翁同禾提了提精神,扬声大喝:“皇上,和不得就算其他地方打败,咱们还有在朝鲜地徐一凡”

    “徐一凡那里,几天都没消息了,现在什么状况。谁能明白”

    “徐一凡可是击败了鬼子的第五师团,打死了他们的名将,其他地方,谁能和他比”

    “旅顺花了上千万两白银经营的要塞,两万久练之军这是和法国见过仗的精锐也不过如此。难道徐一凡还有回天之力么”

    “朝鲜消息还没有过来”

    “如果战事顺利,那又为何消息断绝朝廷一再去电,却半点消息也无皇上,徐一凡也指望不上”

    “皇上,不指望徐一凡,还能指望什么不管如何,无论如何也要等到了朝鲜地消息”

    “还指望那个徐一凡英国公使转告总理衙门的日人战报,日军已经在元上上陆,抄了徐一凡地后路徐一凡已经被包围在平壤一带。最后也不过如同旅顺一般”玉澜堂内,帝后两党大臣,都跟一只只斗鸡似的。涨红了脸互相叫嚷。谁也不肯退后半分。

    闷热的空气,惨败地噩耗,这些大臣,让光绪只是一阵阵地头晕,他扶着书桌想坚持,到了最后,在听到徐一凡被包围之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按着头颓然坐倒在椅子上,轰隆一声。还带倒了桌上砚台。

    两派大臣一下住嘴,呆呆地看着光绪。

    光绪按着头,只觉得烦闷不堪,眼前地人,他一眼也不想多看了。他低声的问翁同禾:“徐一凡。真的被抄了后路”

    翁同禾回避着光绪的目光:“皇上”

    光绪之前一直在问着其他诸军能调动与否,只字不提在朝鲜唯一打了胜仗的徐一凡,潜意识里,这就是他最后的希望。他生怕听到一点不好的消息

    “退下,都退下军机这些日子专候朝鲜的消息再去电朕朕要去给老佛爷请安”

    世铎等高声拜舞:“皇上圣明”而翁同禾等帝党大臣。却只是仓皇地对望。到了最后,也只有无声的拜伏下来。

    旅顺陷落的消息。和闪电一般穿透了甲午战事开启以来,大清上下沉闷浑噩地空气。。

    人们从未想过,就在几十年前,还比自己贫弱许多的一个小国,居然能将大清精锐打得如此惨败

    巨资建设起来的水师,惨败了。

    大清陆上的武力中坚,北洋陆师也惨败了。

    号称亚洲第一要塞的旅顺也陷落了。

    辽西走廊,毫无遮掩的向日军敞开,过了辽西走廊,就是直隶京师要地。而且威海,烟台,大沽等等海防重地,全都毫无遮掩,处处被动大清沿海,经过二十年的举国筹备海防,到了现在,竟然无一处安全所在

    京师向来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朝廷的窘迫,大家都心知肚明,口口相传。到了此等时候,大清竟然抽调不出一支有力的部队继续战斗,只能钉死在各处海口上面,京师直隶漫然无备,当初地庞然大物北洋已经被打得失魂落魄。而朝廷中枢,大臣们还内斗不休,想借着这个机会将对方踩下去,流言蜚语满天飞。

    也许上位者们在关心着借着这次战事,如何将自己的政治对手整倒,怎样在这次战事当中捞到更多的好处。战事打败了,东洋小鼻子和西洋大鼻子也差不多,割点地赔点款就算完事儿,反正也不要他们自己掏腰包儿。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百姓,甚至官僚体系当中一些人来说,他们却在苦苦思索,堂堂大清,为什么连小日本也打不过局势糜烂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旅顺陷落了痛哭流涕,国家气运,衰微至此,最后的一点颜面都给扒得精光。洋人报纸语带讥讽的也在评论,中国是不是还有作为一个东亚代表地资格,是不是有进入近代文明社会的能力,或者中国应该和印度一样,在西洋文明的殖民管理下,才比较有前途。

    不知道有多少人。中夜披衣而起。

    &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