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_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六十章 天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六十章 天变 (第6/6页)

六爷爷,这爱新觉罗家,我替你守着。”

    “,你一个旗人姑奶奶,跟着捣什么乱来着”奕欣苦笑着将脸缓缓转过来,看着秀宁:“丫头,我这么一伸腿瞪眼,就苦了你了溥玮那小子我明白,不是个溜儿,可是该着他袭爵,有什么法子,你还是找个好地方安置了,我给你留了俩钱,百八十万总有,饿不着你的。我那老嫂子在,也不会亏待你别想太多了,亏了心血,命不长”

    说罢他又将头缓缓的转了回去,谁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语:“天变了天变了。”

    声音越来越轻,转至寂静。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三日夜,恭亲王奕欣,薨。

    颐和园乐寿堂内,仍然是一片死寂。大家都呆呆的听着雷声大雨,看着泥水也似地雨点,倾泻在颐和园内外,入眼之处,一片灰茫茫地,出门十步,即不可见人。

    雷声渐渐的小了下来,屋内还是无一人说话。却听见远处似乎有一种声音,直上夜空。仔细倾听,似乎是许多人聚于一处哭喊呼叫的声音

    慈禧终于动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莲英。李莲英会意,白着脸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就脸色更加苍白的转了回来,低声道:“老佛爷,在京的文武官员,还有候缺官员,游历京中地士子,还有士绅,已经聚集在颐和园门口,叩阙来着”

    慈禧一拍卧榻:“谁把消息传出去地”

    李莲英扁扁嘴,没说话。大沽离天津百里不到,离北京城就四百里,这鬼子上陆大沽,还能瞒着消息灵通的北京天子脚下地臣民

    哭声越来越响,呼喊声也越来越高。慈禧心烦意乱的一挥手:“世铎,你去瞧瞧,这是怎么回事儿日本人还没打上门。乱个什么劲儿”

    世铎慌忙爬起,和几个大臣仓惶的出门,冒着大雨一路小跑到颐和园门口,这么长的距离,饶是护军拿伞遮挡,他们几个大臣都淋得透湿,跟从泥塘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过了江南桥,就是颐和园门口,入眼之处,就看见马灯气死风灯的光芒下。门口泥水当中,黑压压的不知道跪了多少人

    当官地戴着顶子,穿着官服,读书地穿着长衫,老百姓穿着短打扮,大雨倾盆当中,还有人不断的赶到,跪着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颐和园的护军都集结在门口,横着兵刃洋枪,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世铎心下慌乱。大步走到这看不见尽头的队伍前面,用尽全身气力喊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逼宫吗惊扰了老佛爷慈驾,还有皇上的圣驾,你们如何吃罪得起都是族诛的罪过”

    趴在前面几个官儿狼狈的抬头:“世老三,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个鬼子都登陆大沽了这仗怎么打的现在只有传令天下勤王。调朝鲜地徐大人回来让他节制诸军,打小鬼子太后皇上不答应。我们就跪死在这儿”

    世铎看看,这几个官儿都是御史台地。御史多是清流,多多少少和帝党有些瓜葛。日人登陆大沽,这些清流就这样来逼宫了帝党还真是图穷匕现了啊

    他越想越是手脚冰凉,放眼向外看。帝党鼓动清流不用说了,前面一排满满的都是跪着这些人物,可是后面这么多百姓,却又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人还越来越多,冒着这场大雨,一直涌到这里

    后面的人听见了前面的对话,不知道是谁,放声大喊了起来:“求老佛爷和皇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甲午战事,处处糜烂,这徐一凡怎么就成了天下人地泰山之靠世铎慌乱得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脑海当中突然一个念头电闪般而过:“也许比起帝党,这徐一凡是更加危险地人物怪不得老佛爷对他处处提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回到京师脚下可是现在看来,不让他回来,也已经是没有办法了,这家伙都誓师了,说不定明天的大清时报,就又登上了只有将他圈在辽南,慢慢再想办法收拾。这么说来,为了安天下之心,这个奉天将军,竟然是不得不给,也不知道这些帝党,已经把这个光绪要封他做奉天将军地消息传了多久只要不回京师,就比什么都强至于京师勤王,只有靠老李了,赶紧调些山东还有辽西的兵回来”

    惶急之下,世铎的脑子比平时不知道快了多少,当下就做了决断。最后只是喊了一声:“你们候着,仔细失仪我去回禀太后和皇上,总会让你们满意罢了”

    大雨中,他踉跄仓惶而去,只留下身后暴雨大风中黑压压的人群,还有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三日夜。

    鸭绿江。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两座浮桥架在江面上,骑兵披着雨衣斗篷,在茫茫雨雾中四下巡视警戒。大雨几乎形成了雨墙,密而不透。

    在如此暴雨之下,两条看不见头尾的队伍,正快步通过这两座浮桥。每个士兵都背着背包,穿着雨衣,枪架在肩膀上,埋头疾步走着。偶尔闪电一亮,就可以照见队列前面的苍龙旗帜。

    徐一凡骑在马上,身边全是参谋本部的年轻参谋,还有溥仰率领地戈什哈,人人大背着步枪,立马雨中,站在朝鲜这边的江岸看着对面祖国土地。。

    雨水打在徐一凡脸上,几乎让他睁不开眼睛,雨声也盖住了他的喃喃自语。

    “,总算回来了老子在外面可是足足两年啦冒的险也不知道多少,南洋几十个人要打几万个,朝鲜老子还要上刺刀冲锋自己的女人都没睡几次总算让老子等到回来的这天了”

    一个负责指挥队列交通的军官策马过来,大声禀报:“大人,该本部过江了”

    徐一凡一勒马就要走,旁边楚万里大声笑道:“大人,跃马鸭绿江归国,不发表一下什么感言,让咱们恭听振奋一下当日大人在肃川里那番阵前动员,可是人人感奋啊”

    徐一凡笑骂了一句:“老子现在就一句话,归心似箭”

    说着就大笑着策马冲上了浮桥,前面队伍已经过完,后面队伍暂时停步,万余将士就看见徐一凡一马当先,后面数十骑士如龙一般穿行在鸭绿江上。雨水在江水上激起层层白雾,被这数十骑健儿搅动。

    这一刻,禁卫军从征将士,今后几十年都不会忘记。

    徐一凡的健马才踏上母国的土地,雨水忽止,满天地乌云被风迅速推走,露出了天空点点繁星。刚才的暴雨疾风,好像就和这安静的夜色,没有半分关系一般。

    士兵们推下了雨衣的帽子,仰头看着浩瀚的天空星海,发出了惊呼赞叹地声音。星光错落,洒在这一万两千健儿地身上。

    徐一凡也仰首向天,楚万里来到他身边的时候,就听见徐一凡低低地说了一句话:“天变了”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四日,光绪明发上谕,奉天将军曾琪开缺,徐一凡任奉天将军,另加辽南大营钦差大臣衔,负责辽南全盘战事。

    徐一凡誓师归国,消息经大清时报,经朝廷邸报,经各省自发的电报局转发之后。

    天下振奋。

    年前年后太忙,大章节致歉。都是这些日子抽空挤出来的。。收集并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