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爵爷理论 辞别帝京 (第1/1页)
清早,李治路过兴安门时,看到一个士兵正对另外一个身材魁梧、面目英俊的士兵说:“薛仁贵,你怎么那么能吃啊,一个人至少吃掉了五个人的饭量,简直就是个饭桶。。。” “薛仁贵?一代名将薛仁贵?”李治愣住了,有种被天上掉下的金元宝砸中的感觉,难道运气这么好?大清早就捡到宝。他牢牢的盯着薛仁贵,生怕他跑掉似的。 “拜见晋王殿下!”士兵们急忙行礼。 李治看着薛仁贵问道:“你就是薛仁贵?并州的?善骑射?” 薛仁贵抱拳行礼,大大方方的说:“是,我就是并州薛仁贵,晋王殿下。” “跟我走,做我晋王的贴身侍卫,酒饭管足。”然后对另外一名士兵说:“人我带走了,随后我向陛下解释。” “饭桶,也有人抢着要?我怎么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士兵看着李治、薛仁贵远去的背影,后悔道。 深宫,李治准备了酒席,请薛仁贵坐下,然后开始唠家常,只要薛仁贵面临的问题,他都立即予以解决,好酒好菜好招待,这也是他重生前学的,就是不知管用不管用,反正刚开始薛仁贵很拘谨,但是后来薛仁贵也放开了,大家喝的很开心,吃的很开心,聊的也很开心。薛仁贵也是个会来事的人,一直表忠心,愿为晋王殿下好好做事云云。。。 “听说,你让守兴安门的一名小兵,做了你的贴身侍卫?”李治向皇帝请安时,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道。 “是。”李治老老实实的回答。 “薛仁贵身家清白,也是位人才,你是怎么发现他的,就凭那一句话?” “有位高人告诉我,多吃,才会多干,很多将军饭量都很大,例如名将廉颇老年尚能一饭斗米,rou十斤,上得战马,开得硬弓。”李治说道。 “哪位高人告诉你的歪理?”李世民笑道。 “一位爵爷,至于名字我不能说(这个真不能说,我总不能说是韦小宝韦爵爷吧)。他还说过视察下属,众将皆表战功,不说话的,本事越大。”李治说道。 “也有道理,估计是哪个带兵的粗人,自己总结的,然后告诉你。尉迟恭,有点儿像,他的饭量就特别大。”李世民揣测道。 “你招揽人才的手段,很奇特,俗但是管用。其实,你只要让他知道你的身份,让他觉得你能给他富贵,并且让他感到你愿意给他富贵,他就会忠心为你做事的。”李世民说道。 “是,儿臣受教。”李治躬身行礼回答道。 长安,太子太傅张行成府邸,灯火通明,厅中有十数人,只见张行成悲愤的说:“我等东宫官员及各位言官,均受太子殿下知遇提拔之恩,现如今魏王咄咄逼人,欲取太子而代之,为太子,为诸位前程,今我有一计,依贞观律,成年皇子,除太子外,一律不得留京,必须前往封地。驱逐魏王,以安太子储位。望各位大人支持。日后太子也必有厚报。” “驱逐魏王,以安太子储位!我等愿听张大人差遣。”众人纷纷表态。 长安,朝堂上,太子太傅张行成的一封奏折,震惊了整个朝廷。请皇帝依祖制、依贞观律同意让成年皇子离开长安,前往封地。皇帝李世民毫无准备,看向长孙无忌、长孙顺德等人,发现他们也很错愕,估计他们也不知情。众臣们也不好反驳,一来,依祖制、依贞观律确实该如此,成年皇子确实应该离开长安,前往封地;二来,太子太傅张行成等人,孤注一掷,拿出了必死的气势,如果皇帝不同意,他们就一起一头撞死在朝堂上。而正在皇帝、百官不知所措时,魏征魏相竟然也站出来,据理力争,希望皇帝能够依法行事,顿时响应者众多。皇帝无奈,只好使用“拖”字诀,宣布退朝,明天再议。 深宫,当李治得到消息,他愣住了。“躺着也中枪?”重生,那得需要多小的几率,他碰到了;大清早,在家门口捡到名将薛仁贵,那也得需要多小的几率,他也碰到了;现在太子和魏王相争,关他深宫中晋王什么事?又被牵扯进去了。不会哪天在屋子里睡觉,被雷劈吧?想想就觉得可怕。
皇宫,甘露殿,李治反复思量后,对正在因为早朝的事发脾气的皇帝李世民说道:“请父皇不要生气,儿臣愿意离开长安,前往封地。” “雉奴(李治小名),你不要任性,京城谁不知道,自你母后过世后,朕伤心欲绝,朕的年纪也大了,只想让你和青雀(李泰小名)陪着朕,怎么他们就可以一家团聚,我皇家就必须承受这父子分离之苦?”李世民罕有的流露出他脆弱的一面。最是无情是皇家,可是最渴望亲情的也是皇家。 “离开长安,这是儿臣,深思熟虑后的想法,也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儿臣离开,这意味着父皇退了一步,他们就不会逼迫太急,再逼迫四哥李泰离开,这样四哥就可以留在父皇身边以尽孝道;儿臣也可以借着这次离开,增加阅历,通过实践增加才干;最重要的一点,京城长安现在已经成为是非之地,儿臣离开,未尝不是对儿臣的一种保护。” “现在想想你离开长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皇帝沉吟道。 “儿臣什么都不知道。”李治很理直气壮、很无辜的说。(怎么可能不知道,重生前,他就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领导突然对你笑容满面,那肯定是有事需要你帮忙;又突然对你发脾气,那也肯定是出错了,哪里让他不满意。李世民突然考他才学,问他政事,联系朝局,如果再猜不出来,那他的政治敏感就太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