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起步 (第1/1页)
接下来的日子,我忙着视察家仆的生活现状,当我提出进一步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后,大伙对我拥戴程度蹭蹭地向上飙升,忠诚度大概接近最大值255。 其实我只是把一天两顿饭变成三顿,每人添加一身冬衣而已。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贝叔告诉我,三顿饭只是比两顿饭多消耗一餐的四分之一,如果一人一顿饭吃一斤,三顿饭每天比两顿饭多消耗0.25斤粮食,(为此风起坚持了一个月的每天两顿饭生涯,数据绝对有效。)为了未来的乱世,我需要自己拥有的力量保持在最佳状态,一点粮食而已,收获的却是你想也想不到喜悦。 根据易拉罐上标示的450g和文具盒中三角板的CM为标准,我终于明白了大汉朝实行的度量衡,一汉斤大概等于248克,一两大概等于15.5克,一株大概等于o.65克,一汉尺大概等于23.4厘米,一寸大概等于2.34厘米,一步大概等于140厘米。大汉承秦制,一百步为一小亩,一小亩大概等于196平方米,而后世一亩大约等于666.7平方米,后世一亩大概等于3.4小亩。一石小麦等于27斤左右,一石大米等于37斤左右,一石谷子等于28斤左右,一石大麦等于26斤左右。(写怎么多可能大家感到啰嗦,可是对于喜欢一切搞明白的朋友却不可不说。) 为了方便自己,使自己不被这些混乱度量衡弄晕,遂决定制定一个新标准来,不然就像一石这个单位一样,各种粮食的重量不一而足,同样是一石粮食,可是却相差太大,如果战时没有搞清楚的话,两只部队同样一万石粮食,一支部队吃大米盈余多多,而吃谷子小麦的部队早就断粮了。 深思熟虑之后,崭新的度量衡出炉,我暗下决心,以后只要是我所掌握的地方,一律采用新度量制度。 重量单位:一斤=500克=10两=100钱(不好意思,对外国人搞出来的公斤有抵触,偶要让未来西方列强的祖宗采用我制定的汉制。实际上一是风起偷懒,二来也接近现行的市值度量单位使大家能够明白。) 长度单位:一丈=两步=2.8米一尺=28厘米=10寸,一里=180丈=360步=504米 面积单位:一亩=340平方步=666.67平方米=1.40大亩=3.4小亩 我强制颁布的度量衡改革,没有遭到一点阻力,看来经过广为传播的造神运动之后,我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我趁机开始了练兵运动,而以前在我手下饱受摧残的家兵小队成员,都升官发财变成了教官。唯一可惜的是,我手下没有熟悉骑兵战术的人才,只好委任骑牛出身的魏雄魏雄霸为骑兵小队的长官。 为此我们一起去了“天马谷”,就是我家以前养马的山谷,一直以来没有名字,我就给它整个响亮一点的名字——天马谷。 我不懂马,欣赏的只是,清晨数千匹马儿一起奔腾的场面,很好看,很壮观,可以使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横刀立马驰骋万里。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轰轰地响彻心扉,就像隆隆的战鼓催人向前向前,我随着马流闭上眼睛,幻想着奔驰在蒙古高原、天山谷地、帕米尔高原、亚平宁半岛。 我咬着牙拨给了魏雄、孙圣、朱棣三人三千壮丁,没办法,骑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如果要求骑射的话,没有三年五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只好寄希望于研发出来一种连发弩弓,可以缓解一点骑兵的压力。这个时候我脑中闪现一个念头,可不可以雇佣一些精通骑射的少数民族为我服务,可是汉人能够理解吗?管他呢,现在想这个还比较遥远,还是先到家中和贝叔商量,如何大招家兵的事情才是当务之急。 在我极力要求下,贝叔通过暗箱cao作,以上报朝廷一千丁的数额,实际上招了八千多名壮丁,加上其家属一万多人。刘家一下子沸腾了,建房、加灶能自己动手的全都是自力更生,好在是农闲时节,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在贝叔等刘家老人的安排下,也搞得井井有条。 在我强烈的要求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完美的、巨大的欢迎大会,在我两宿不休,冒着变成猛猛眼的危险,而精心制作而成的演讲稿轰炸下,新人们感动地真是肃然动容、泪如雨下,据魏延事后向我回报,大家散场后,地面居然一层泥泞。我谓然叹道:“毛伟人没有说错,人多果然力量大呀!” 当新丁们把家安稳,又经过我训练的“精英们”初步洗脑后,我们从中挑出六千多名精壮,三千交给黄翼练就弓兵,三千交给牛金继续打造独有特色的步兵,这些未来的专业士兵们,全都要去天马谷进行秘密训练。而剩下的三千多名男丁则是农时为农闲时练兵,他们就是刘家放在在明处的武装力量,十分符合朝廷现行的政策制度。 事情刚刚忙出一个头绪,郡首府来人相告,我已经成为了大汉中平三年的孝廉了,只等来年上雒,进行已经可有可无的公府考试。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因为尚书令大文豪左雄上奏,顺帝规定举孝廉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先考于公府,后面试于端门的复试制度。是说先笔试,然后看成绩,要天子出题进行面试。和后世不同的是,进行考试的目的不是要淘汰谁,而是根据成绩来决定,未来做官时职位的大小。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
按照汉代流传的规矩,我应该去举荐我的荆州刺史王敏那里拜谢,并且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关系。于是我向报喜的差大哥询问王敏的近况,得到的答案是,王大人已经因平贼有功得到了升迁,高升到雒阳去做闲散的九卿大鸿胪了,现在的荆州刺史已经变成了王睿大人。 送走得到数百钱眉开眼笑的差人,葛玄就戏笑于我说:“主公,这颗大树恐怕已经快靠不住了,不过却免去一遭千里奔波之苦。” 我问他原委,他笑道:“如今已经不是大汉强盛的时代了,哪里还有四方小国年年敬贺,而大鸿胪就是朝廷负责搞外交方面的专业部门,如今哪里还有油水可捞。如果王敏没有去雒阳任职,主公为了表示自己尊师重道,就必须到荆州刺史部的治所——汉寿拜见王敏,汉寿在武陵郡境内,不是要奔波千里吗?” 我根本不知道这些破事,不过在我心中这些真的很不重要,尊师重道在我来的世界里,已经成了很遥远的事情,是教育资源太过发达?还是经过‘臭老九’的熏陶之后人们的心态调整不过来?还是如今的教师太过平易近人,使人感觉已经成了朋友关系?要么是一部分教师的道德严重下滑使人不再尊重他们?翻来倒去思考了半天之后,终于知道了自己苦恼的根源,我根本不认识他,没有交往,就谈不上感情,没有感情怎么去尊师重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