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吾辈岂是蓬蒿人 第十七章 看云起时(4) (第1/2页)
车车队缓缓驶回吴江,李琙等人虽然被转解京城,但是人犯,所以依旧坐在囚车里。看着李琙案子得到转机,庄若蝶雨打梨花的面容已经变成芙蓉盛开。她不愿骑马,而是一路扶持着李琙的囚车往城里走。一路上,李琙迫不及待地向庄若蝶打听着她进京发生的故事。 原来庄若蝶敲了东角门前大鼓之后,立刻跑来一名内侍将他们制止下来,内侍拿腔拿调地问道:“尔等为何击鼓?” 庄若蝶跪下将怀中状纸拿出来,满心冤屈地回着:“奴家代家主告浙江上下二十八名官员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内侍心中一惊,来东角门击鼓告状的大多是被上面的官逼得没辙,实在没办法了才拼着挨上四十大板来这里告状。但像眼前这个小姑娘要告浙江二十八名官员还相当少见,这得是多大的怨念。内侍连忙把状纸接过来,但规矩是规矩,他清清嗓门:“状子接了,可是你得受四十大板,这是规矩。” 庄若蝶刚要说话,旁边李根挺身而出:“公公,我乃李府管家,代家主告状,我来受刑可否?” 公公看看庄若蝶看看李根,心中起了一点怜香惜玉的念头,点点头:“你想来就你来吧。” 庄若蝶连忙出声拦着:“李管家,奴家被少爷和奶奶所救一直没有报答李家地机会。今日这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您老担着。” 李根笑笑:“我们李家的事,怎能让小姐受刑,好了不要争了,你见过世面,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坎坷要小姐承担。”说着走上前去,“请问公公在哪受刑?” 两名大汉将军显然对这一老一小产生了同情,报数的快报几下,下手的轻了一些。等四十大板打完,李根虽然已经无法站立,但最多只是皮外伤。 庄若蝶刚要把李根扶起,里面一名内侍已经匆匆忙忙跑了出来,问道:“刚才是谁递进去状子告了浙江上下所有官员?” 原来状子递到司礼监之后,值班的太监突然想起入值的小太监说早间皇上因为一个弹劾浙江官员的奏本专程传招杨入宫。而眼前的状子不也是告浙江官员地吗?值班太监灵机一动,连忙将这个状子送去书房。 走到书房外就听见朱遵锡的声音:“浙江上下官员贪墨成风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如果还不严加惩处,这个天下也将烂到底。” 值班太监朝门口守着的人问道:“怎么,皇上生气了?”对方点点头,值班太监二话不说敲了敲门,走进书房,只见朱遵锡坐在书案后,杨坐在下手。太监跪下来将状子呈上:“皇上,东角门外有一老一少二人递状子告浙江上下二十八名官员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朱遵锡眼睛瞬间发亮,指着状子说:“快。快呈上来。”一把抓过状子,前前后后看得仔细。然后交给杨。杨刚看完密奏,现在又将状子看完,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将状子放下,喝了口茶不动声色。 朱遵锡道:“杨师傅觉得如何?” 杨道:“从两个方面都递来了相同的消息,说明浙江一案确有其事,是不是可以做点文章?” 朱遵锡道:“这个文章该怎么做呢?” 杨道:“今年大国士会选举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浙江又是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如果此案一发。新党不仅会输掉浙江,而且很可能最后徒劳无功。所以。此案对于新党地打击绝对是沉重的。这也是考验青府台的时候。” 朱遵锡道:“他们是否会掩盖此案?” 杨微微一笑,摇摇头道:“瞿相决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这样做与新党的理念不符,而且瞿相是辽王理念坚定的拥护者。所以以老臣之间,瞿相不会护短,倒是案子揭发之后谁去审理值得斟酌。” 朱遵锡道:“那事不宜迟,朕立刻发中旨并密奏和状子一起发青府台。” 杨道:“皇上且慢!臣以为这样不妥!” 朱遵锡道:“现在人都在狱里了,再晚了怕来不及了!” 杨道:“皇上你想,如果这些东西都是从这里发去青府台的,青府台一定会觉得是旧党乃至皇上存心要做局与新党较劲,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朱遵锡道:“那该如何是好?” 杨道:“不如就叫那两个告状的人去青府台上告,然后皇上再将密奏转过去,这样一来可以给新党一个台阶下,另外也显示案子皇上知道,他们就算有心也不敢隐瞒了。” 朱遵锡赞许地点点头:“杨师傅此言甚好,就这么办,来人啊!” 于是三名内侍穿上便服将庄若蝶和李根送回了客栈,庄若蝶十分惊讶内侍对他们的态度:“三位公公,受累了,不知道我们的状子?” 一名年轻地内侍笑道:“状子已经递进宫里了。不过因为手续上的问题,不能直接审理,所以宫里地意思是,姑娘还要到青府台宰相府去告状。” 趴在床上的李根有点急了:“那是不是还要挨板子?” 内侍一听,眉头皱了起来:“这倒是……” 李根立刻道:“那不行,庄姑娘哪里禁得起这顿打?!” 庄若蝶摇摇头:“根叔别说了,就算刀山火海奴家也会去。公公,那你们?” 内侍会意:“我们是怕这位大叔受了伤没人照顾,所以跟你们来地。” 庄若蝶道:“谢谢诸位公公,请带路吧,这就去宰相府。” 三个内侍,两人守在客栈,那名年轻内侍带着庄若蝶朝宰相府去了。路上年轻内侍兴奋地对她说:“姑娘听说是吴江法司李大人的家人?”庄若蝶点点头。 内侍道:“太好了,我叫谭保,其实我也认识李大人,那是一个月前,李大人觐见皇上,帮我对了一个对子。唉李大人多好的人啊。”庄若蝶听别人说起李琙,心头一阵酸楚,眼睛又不禁流出眼泪。 谭保道:“好了好了,不说了,瞧我多嘴的。” 不一会两人走到青府台宰相府外,谭保道:“姑娘,我是宫里的人,不方便接近宰相府,一会你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