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丹青_第七章 雨打窗声玉生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雨打窗声玉生寒 (第1/2页)

    这日刚到了午休的时候,天空中开始慢悠悠的飘洒下雨丝来。

    雨下的不大,却给渭城中的百姓们带来了不少的畅快感,几日被焦阳烤照着,这时候夏雨带来几缕凉爽的清风,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芦笙也在这时候偷偷摸摸的出了念府的侧门,他撑着一把半旧的油纸伞,手上小心翼翼的拿着那张半旧的纸,也不知要往哪里去。

    似乎是真的把画当成了宝贝,芦笙一时觉得怎么拿都不对似的。

    毕竟现在还下着雨,芦笙生怕一不小心把画浇湿了,于是便索性塞进了衣服里。

    可是过不了片刻,他又觉得这样一塞不免又折叠了画作,而且自己身上一身的臭汗,熏染上去也是不好的,思付之下又拿了出来。

    这样来来回回的不知踟蹰了多少次,芦笙才算是走到了渭城的笔墨巷子,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渭城是西垂重镇,来往客商很少有不再此处歇脚的,于是这南来北往的人一多,许多天南地北的东西,便也都在这里聚集起来。

    笔墨巷子原本的名字是李家巷,据传说渭城李家是原本这一代的大族,隋末时举家跟随太祖爷作战去了,这一代的风水宝地,就这样被舍弃了下来。

    传说真实与否到得现在也没有人去细究,只是唐初商贾发达之后,许多来往的客商见此处巷子深邃却不失雅致,便将房屋盘踞下来,做起了字画的生意。于是字画商越聚越多,到得如今早已有了一条街的气派。

    于是笔墨巷子这个名字就渐渐流传开来,尤其是在当朝女帝登基之后,任谁都知道她跟李家人不对付。于是乎,更加没有人敢叫原来李家巷那个名字了。

    街口有一家做烤馍生意的,此时因为下雨的缘故,致使门庭冷落。偏偏香气还是透过漫天的雨丝直逼人心,惹得芦笙干咽了好几口口水,一双眼睛费了全身的力气才算是从那烤馍上移开。

    家里娘亲还病着,还要供给弟弟去私塾的钱。

    这种口舌之欲,他可不敢胡乱享受。

    沿街一路走来,芦笙脚下半软的布鞋里进了些雨水,有些不舒服。

    这笔墨巷子原本就要比其他地方清静些,毕竟是带了几分高雅的所在,寻常百姓来的次数也有限。

    这时候正逢雨落,就更加显得冷清了。

    沿着巷子往里去瞧,竟只稀稀落落的瞧得了三五个人影,再往深远去看,只觉烟雨朦胧、石缝青草,到底有人没人却也看不真切了。

    因为念府是走镖的,平时经手的自然也有些书画上的生意。

    要不是因为芦笙跟府上的镖师来取过货,他还真不知道怀里的这幅画应该卖到什么地方去。

    不过细想想,以前来取书画的时候,那可都是装裱的华丽无比的东西。如今这一副普普通通,连纸质都是十分暗哑的,也不知这些书画行会不会收那。

    “大不了被人笑话着赶出来嘛!又不会掉一层皮,怕什么!”芦笙跺了跺脚,咬牙自我勉励着。

    目光在周围一转,芦笙就进了一家门面上看起来还算朴素的店铺。

    店铺门脸上有匾额,匾上横书“忘心斋”三字,古拙雅致,力透纸背,若是懂行的人,怕是会顿生几分望而生畏之心。

    但芦笙虽然识字却也有限,他自觉能认得中间的那个“心”字,又觉得此店的外表不像其他店面那样金碧辉煌,便误以为此处门槛颇低。

    虽然心下这样觉得,芦笙迈步走进去的时候,还是用力下了几分决心的,双腿像是灌了铅似的,竟有些走不利落。

    进门便是一股古朴的书香,其中带着几分熏香的味道,具体是什么香,芦笙是闻不出的,只觉得很好闻,就是有些太过素淡了。

    入目是一道屏风,上面画着一些身着宫装的女子。看那屏风的材质似乎是纱布做的,只是有些旧了,泛着一种古黄色。

    见状,芦笙的心思倒是安下了一半,他心里想着:“这家店铺连放在门帘上的屏风都是旧的,应该不是太尊贵的地方才对。”

    浅见如他怎能知道,他所进的,正是整个这条笔墨巷子里最为高雅的地方,而他眼前的这方屏风,若是卖出去,怕是足以换来半条笔墨巷子。

    转过屏风,芦笙便发现这店面果然不大,只在窗边摆了一张红木雕漆梅花样的案几。窗框子倒是瞧着不俗,芦笙定睛去瞧了半晌,只可惜眼力不够,也不能断定是到底不是檀香木做成的。

    墙上悬着几幅字画,芦笙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