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那些谋求与散淡(上) (第1/2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在弹琵琶的正是那位田流坊的潇潇姑娘,她一双羊脂白玉似的葇夷,正巧妙柔韧的在琵琶弦上游走着。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悠扬的调子从她的朱唇中唱出,仿佛每一个字都沾染了莫名的香气,幽肠百转中有一种哀而不伤的味道。 她今日穿了一身浅碧色的襦裙,高高的腰线让她的身材显得格外动人,裙角用极淡的金线勾了,在夜宴的光晕下显示出一种奇妙的光亮来。 这一首《八声甘州》,大概是她自己谱的曲子,不是一味的哀戚悲怜,反而隐隐的,带着壮阔与挣脱的调子,有一种唐人所特有的悲壮潇洒、酣畅淋漓。 更难得,是这样的曲调竟然由一名看起来极柔美的女儿家弹出唱出,视觉与听觉强烈的冲击感,给人十分奇妙的感觉。 郑丹青远远的看着她,看着那个太过熟悉的面容与身段,不知在想些什么。 宴席中的宾客们也被她的曲乐所感染,对酒笑闹的声音小了些,转而开始指指点点着潇潇,与身旁之人纷纷议论着什么。 “公主大人好大的手笔,竟然请来了田流坊音韵第一的潇潇姑娘来唱曲子。” 郑丹青听到了身旁人的议论之词。 “大手笔倒不算什么,毕竟要是公主相邀,这天下谁敢不来?主要是公主的这份气度,这潇潇姑娘唱得再好,身份也实在是低微了些。公主同为女子,却没有看潇潇不顺眼,这份度量,哪里是一般人能够有的。” “以公主之尊,自然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眼中。只是……这潇潇唱的是什么?好听倒是好听,也不知是哪一位做的,格调不高不说,连音韵都不在的,怕是连诗都称不上。” “那还是小事,关键是太过悲戚了些,如今这一场夜宴是庆贺之时,这位潇潇姑娘拿这样的曲子出来唱,似乎有些登不上台面。” “何止是登不上台面呢?恐怕要惹得公主不愉快了……” 宾客们议论纷纷,摇头不已。看着眼前那个貌美婀娜的女子,心中不觉纷纷涌起了些叹息来。 在场的多是武将,他们虽然不懂那唱词的好坏,却也能明白什么样的诗才叫做诗,也能从曲调里分出哀婉与欢愉来。 宴席间的气氛在这时候变得有些奇特,人们纷纷停止了高谈阔论与饮酒笑闹,只摇头谈论着潇潇姑娘的不懂事,顺便偷偷的瞧一瞧公主的脸色。 郑丹青听着他们的议论,抬头去瞧李隆基,果然见他的脸色也不是太好。他仍旧站在公主身边,嘴里却不再敢多话。 高戬也在这时候回来了,他也在细细听着潇潇姑娘的唱词,微微偏着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反观公主,她的脸上却是依旧的淡淡笑容,那是一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笑容,让人不敢直视。 似乎是感受到了郑丹青的目光,公主看了过来,眼中闪过一丝浅淡的光亮。 郑丹青淡笑着微微躬身,权作施礼。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一番议论,曲子已经到了尾声,宴席间的气氛愈发尴尬,人们的议论声愈发小了,似乎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公主的义愤填膺。 宫商转羽而歇,潇潇将曲子收的干净利落,缓缓起身,冲着公主施礼。 整个大殿,宾客百余人,却都在这时候压低了声息。 穿搜其中的仆从婢女们更加不敢造次,一个个屏气凝神轻手轻脚,生怕打破了什么似的。 没有人鼓掌,更加没有人叫好,潇潇一礼施毕,收整衣敛,低眉袖手。 “倒是一首好曲子,本宫都未曾听过。只是词曲间太过俗媚了些,格调不高。”公主懒洋洋的开口,句末微微上扬的声线,听的人心里痒痒的。 潇潇恭敬的回答:“公主说的是,如此乡间俚曲,难登大雅之堂,不过为博众人一乐罢了。” 公主笑道:“本宫是不懂这些东西的,便是把那《大雅》《小雅》的唱出花来,其实入得本宫耳中也都差不了太多。不过到底是杨盈川、幽忧子的格调高些,要么是‘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的壮阔,要么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旖旎。说到底,本宫也不怕你们笑话,本宫还是喜欢幽忧子这等小儿女之情。” 杨盈川就是杨炯,幽忧子是卢照邻的号。太平公主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赔笑。 公主片刻后又道:“自古诗文书画不分家,在坐的就有今年明字科几名新秀,不如让他们点评点评这首曲子今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