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思(上) (第2/2页)
。 寿春王李成器这时候也看出了二人之间隐隐的敌对之意,心中不免有些诧异,却又不愿自己的三弟在梁王府里生事,忙问道:“三弟与这位郑大人认识?” “嗯,在公主府夜宴时有一面之缘。”李隆基盯着郑丹青慢吞吞的说道。 “是,下官钦佩临淄王少年英武,心向往之。”郑丹青淡笑道。 “哪里,我这不过是匹夫之勇,不堪大用的。”李隆基拐着弯儿的说道,“哪里赶得上郑大人,临危不乱才是大将之风。” 二人你一来我一往的,听得寿春王李成器万分糊涂,正有些不知该如何收场。好在张文远溜须拍马的插了进来,笑道:“二位皆是年青一代的楷模,何必如此自谦呢?” 有了张文远这一句打圆场,李隆基也不再多说,只嘿嘿一笑了事。 郑丹青自然也不会主动起事,乐得顺水推舟。 再几句闲言之后,李成器便带领着身后的一干兄弟离开,出了梁王府,李成器才忍不住问道:“三弟,你跟那个郑丹青到底有什么仇怨?到跟个孩子似的,在梁王府里头斗嘴?” “没什么,”李隆基撇了撇嘴,道,“反正大哥你记着些这个人,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两面三刀的家伙,别被他浅淡淡似的外表给骗了就行。” 李成器仍旧纳罕的紧,李隆基却不肯再多说,翻身上马,率先去了…… 寿春王李成器能够敏感的看出李隆基对郑丹青的敌意,张文远却未能从对方那熹微的情感中品鉴的出。他误以为郑丹青与李隆基感情不浅,心里对郑丹青不免又有了几分新的印象,心想这小子给太平公主卖笑不说,竟然又与李家的王爷们交好,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幸好之前没有言语冲撞了他。
被引着进了侧厅等待,张文远整理心情,准备应对后面的难关。 没过多久,一个一身白袍,头上未着冠带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径直坐到了主座上,拿过仆从递上来的温吞茶水喝了,头也不抬的问道:“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这人自然是武三思,他看起来四十上下的年纪,身量不高,眉眼却十分俊朗,又因久居上位而粘带了几分威势。 他的声音一出,就让一旁屏息以待的张文远微微打了个激灵,连忙赔笑起来。笑到一半,却又觉得似乎不适合此情此景,急忙收敛了笑容,挤出几分悲伤,小步上前躬身道:“回禀王爷,下官同属下几十人连夜细细查探了,最终的结论是……”有些忐忑的瞥了一眼武三思的表情,张文远声音微抖的道,“高阳王的确是溺水而薨……” 武三思闻言既不说话也不抬头,只换了一杯茶浅浅的啜着。 张文远却紧张的不行,渐渐的屏住了呼吸,冷汗随着他的额角再度滑落下来。 窗外似乎传来鸟鸣,又或者只是一种幻觉。 武三思身边伺候的人眼观鼻鼻观心,不发出半点声音,一举一动清静的如若游魂。 张文远憋闷的有些难受,甚至连眼前都开始真真的发黑。 他开始莫名其妙的想起刚刚接到洛阳府府尹授印的那一刻,其实那时候自己就知道这个官是个鸡肋般的存在,可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他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可是如今呢?多少个年头过去了?青年熬成了白发,原来的愣头青早已磨圆了棱角,但是事到如今……难道自己这么多年的煎熬,真的要栽在这里了? “你的意思是,”不知过了多久,武三思终于开口说话,他的话语很慢,甚至带着几分不屑的味道,“本王的儿子,本王的亲生儿子,竟然是因为吃酒醉的太厉害,自己稀里糊涂的就掉下了井么!” “这……”的确就是这个意思,可张文远却坚决不肯承认,他战战兢兢的道,“下官……下官也去出事的地点看过,那里野草丛生,本就不宜辨别路途,若是夜色阴霾,也难免、也难免……” 后面的“失足”二字,在张文远口中徘徊了千百次,却愣是没说出口。 “嗯?”武三思抬起眼,冷冰冰的一扫。 “梁王饶命!”张文远吓了个半死,腿一软就跪了下去。 祝秀千与薛起也跟随着下跪,于是场间只剩下郑丹青一人有些突兀的立着。 武三思的目光渐渐移到郑丹青的身上,打量着他。 “梁王节哀顺变,下官太平公主撑伞郑丹青,奉公主之令前来向梁王致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