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丹青_第六十四章 何必锦上添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何必锦上添花 (第1/2页)

    大概后世很多学习古诗词的人,都不免猜想过那些琳琅满目的词牌,真正有人素手弄弦、莺歌燕舞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音乐是一种超脱国界与文明的东西,一种周期性规律性脉冲,有时候即便简简单单,却能带上一种直透人心的力量。

    至于为什么会如此,那是学者们致力于研究的方面,与郑丹青这种普通百姓无关。

    他只是一直很好奇诗词唱出来,到底会是什么味道。就像是后世的流行歌,一旦去掉旋律,歌词往往只能剩下十之一二的精髓,唯有加入了旋律,以及演唱者的情感技巧之后,才会形成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渗透出来。

    同样的,缺少了曲子与演唱者的诗词,也只能剩下树干一般光秃秃的美感。如果有机会,能够一览枝繁叶茂的盛况,又有谁会拒绝呢?

    把《减字木兰花》留给了再度稍显魔怔的潇潇,郑丹青便道了别,表示自己几日之后再来欣赏潇潇姑娘的大作。

    ……

    ……

    第二日,女皇病情转好,在清晨就举行了朝议,所议之事,当然就是邺国公张昌宗,状告宰相魏元忠、司礼丞高戬谋逆一案。

    这样的朝中大事,轰动极大,自然引得众多人观望探听。京中的蜚短流长也早已铺满大街小巷,有人说女皇已经决定要将魏元忠二人枭首,但也有人说,太平公主昨日进了宫,不知是不是为自己的男宠求了情。

    百姓们围观着看热闹,当官的则在几日前就派人到处打探着消息,想要弄清事情的走向。

    有一条引人注意的消息从洛阳府中传了出来,听说新上任的太平公主撑伞,去牢里看了犯人。

    这样的消息看起来清清淡淡,却让不少人的心里犯了嘀咕。

    如果说太平公主跟张昌宗的关系,实在是万分微妙。一来,张昌宗是太平公主的旧人。二来,张昌宗两年前曾经状告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女婿私议朝政,想要谋害自己,而害得三人惨死。太平公主作为李家的女儿、武家的儿媳,与张昌宗可谓是有了血仇。

    偏偏这场血案发生一年之后,太平公主就与武三思一同上表,请女皇封张昌宗、张易之为王。

    这样表面上的拉拢与奉承,实在是朝中太多人觉得疑惑又举棋不定。这几人的关系到底如何,恐怕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

    至于郑丹青,他至少要比旁人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历史的进程就是女皇倒台之后,二张乱政被杀。这是必定会发生的事实,他就不相信,这位叱咤风云弄权弄潮的太平公主,会在一个旧日男宠欺上头的时候,心中没有半点的怨恨之心。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过适时的敲打敲打,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毕竟女皇虽然老了,可仍旧一日日的支撑着。下世的光景虽然早就布满了女皇全身上下的每一道皱纹,她却仍旧像一头老鹰一样坐在御座上,俯视着天下苍生。

    女皇就算是再苍老,也没有人会忘记她残忍的手段,也没有人敢于去挑战她的权威。

    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她就是李家子孙的噩梦,就是维持这天下稳定的支柱。

    只要女皇还坐在那个代表着全天下至高权力的御座上,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轻举妄动。

    太平公主自然也不敢,但是这一次,她却发现自己被逼到了一个她所不喜的境况当中。

    张昌宗敢对自己的人动手,这就已经让她十分气愤了。而更加让她气愤的是,郑丹青竟然敢自己偷偷摸摸的去洛阳府大牢探监。

    这一举动虽然很小,却足以让京中的很多人去注意。

    京中的这些官员,一个个就像是几天几夜没有吃东西的老鼠一般灵敏,在这种关键性的问题上,一旦有了什么轻微的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敏感的注意到,并且将表面的东西挖的很深很深,自以为顺藤摸瓜的,却寻常最后面人物的深层意图。

    而郑丹青去探监这件小事,在京中官员们看来,那便是太平公主的一种表示。表示她不会放弃高戬的意图。

    如今有这样的事情在先,如果太平公主还任由张昌宗扳倒魏元忠、杀掉高戬的话,那就只会让京中的官员们认为,是她太平公主没有与张昌宗对抗的实力!

    在这样的折腾与臆想当中,太平公主无路可选,只能在昨日进宫,为女皇送上了自家院子里的葡萄,以及高戬不知从何处淘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