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丹青_第九十四章 快雪时晴帖(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快雪时晴帖(上) (第1/2页)

    很多事情,好与不好不过是一线之隔。

    自古就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郑丹青这几日又是一夜之间完成了五十三份的《集经注》,又是抱得美人归的,可谓是官场情场双得意,可谓是羡煞了众人。

    当然,个中消息还要慢慢的传出去,现在知道红袖楼的娇儿被赎走的人并不多,至于那《集经注》的事儿,早已被恼羞成怒的范学士压制着,生怕事情传出去之后会丢了他的脸面。

    但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少,那日张何直接着人大摇大摆的从弘文馆正门送进去的,进门后一路上见到的人不知繁几,而摆到范学士眼底下之后,这位老学究的吹胡子瞪眼也被张何手下的伙计看了个淋漓尽致,顺带着回去时,自然没有忘记跟张何等人笑谈一番。

    张何毕竟是江湖上的老人了,虽然郑丹青和李隆基都没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却也早已将事情的模样在脑海中勾勒出七八分来。这时候再听得伙计的描述,便已经断定了一些东西,于是一笑之后便也不去制止,由着这些伙计们四下传扬起这些略显好笑的小事来。

    弘文馆里这个故事当然传播的更快,人们对于身边人的八卦之事总要更加热切一些,而且又不少人都是穿过范学士给的小鞋的,如今听说他“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要好生的乐呵乐呵。

    恐怕不管范学士如何将这事情压制着,消息也终究会像见缝插针一般,悄无声息的漫散开来。

    当然,那都是一些后话与小事了,郑丹青也不会将这些东西放在眼中。包括娇儿的事情,市井间最喜欢的,还是这种才子佳人的戏码。这种故事的传播路数,自然要比弘文馆的事情宽阔许多。

    不过说到底,郑丹青并不在乎这些关乎名声的事情。上辈子的职业,让他习惯于悄无声息。一个很有名气的临仿大师?这句话听起来就别扭的很了。正所谓大隐隐于市,他们做这个行当的,还是飞天遁地、悄无声息才是道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最近过的太过舒心、顺畅了些,从今天中午开始,郑丹青的右眼皮就开始不慌不忙的跳起来。

    或许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又或许是单纯的睡眠不足。从王府角门出来的郑丹青看了看飘着雪花儿的天色,撑开一把油纸伞,不紧不慢的往洛水桥头走去。

    瑞雪兆丰年,这样的日子,怎么看都是一种极好的兆头。

    入冬后,与田流坊的清静相反,京城中做字画的行当反而迎来了春天。

    毕竟快要到年关了,年关过后又是元宵佳节,国人自古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尚往来,很多人便趁着刚入冬的时候,开始拾掇起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来。

    什么样的人喜欢简单阔气的金银珠宝,什么样的喜欢佳酿珍馐……当然,还有一批人,在京城中尤其多的那么一批有头有脸的人物,你把金银拿去那便是对他们的羞辱,至于佳酿珍馐,他们见过的怕是比市面上的还要精致。他们这批人,有的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有些倒也只是附庸风雅,可若是想要在朝廷中攀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门路,投其所好便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乎,每年的到了这个时候,多少华服衣冠就开始出没于书画坊与古玩店中。若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身边往往会跟随着一两个“火眼金睛”的随从,在店家拿出东西时,付着他们主家的耳朵说上一些什么,于是“火眼金睛”也就渐渐变成了“贼眉鼠眼”的气度。

    郑丹青走到曲风阁的时候,飞雪正好暂停,他便收了伞,熟门熟路的放到了曲风阁的门边斜倚着,径直走了进去。

    这时候的生意果然很好,不大的店面里有三名主顾正在各自瞧着,其中最为冠盖贵气的那一位,正由曲风阁的老板史延亲自接待着。

    郑丹青一进门,史延就瞧见了他。刚想上前相迎,郑丹青却冲他笑着挥了挥手,由他先去忙。史延便也一笑微微躬身,陪客去了。

    先给自己倒了茶,郑丹青看着史老板新雇的几个年少知客有模有样的给客人们讲述着书画与来历,不免会心一笑,心想史老板还真是经营得当,如今这曲风阁的生意,的确是越发光耀起来。

    随意的环顾了一下,明面上挂的东西明显比之前少了,看来最近的生意果然不错,只是不知道剩下的这些存货,够不够史老板支撑到年根底下。

    一簇簌簌的积雪从门口的松柏上掉落下来,声音轻轻的,却也能够传到郑丹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