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大器晚成 (第1/2页)
郑丹青到达薛府门口的时候,片片轻雪又柔若无骨的飘洒下来。 灰青色的油纸伞被撑开,偏近玄色的衣袍,在这样的冬日里,总给人一种沉静的味道。 冬日的洛阳城就是沉静的,热闹到仍旧是热闹,可飞飞扬扬的雪花和呼啸而至的寒风,却莫名的让这些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热闹同人们隔开了一层什么,仿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便是那等原本扑面而来的喧嚣,到得如今,都成了嗡嗡然不清不楚的含混之音。 身上衣物的颜色也开始变得沉静下来,灰黑、藏青的色彩成了穿梭在白雪中的主流。人们的身材在厚重棉衣的衬托下开始变得臃肿,女子们更加畏寒,出门时穿戴的可谓是全副武装,远远看去,早春时节的婀娜不复,即便是离得近了,那一闪而过的身影当中,倒也难以去寻觅什么温婉闺秀的颜色。 的确不是赏美人儿的好时节,可洛阳的冬日仍旧别有一番滋味。 且不说清晨洛水上凝结而出的雾气多么的让人入赘云端,也不说两旁的柳条偶尔结成树挂是多么的晶莹剔透。单说郑丹青现下眼前的景致,便是非飘雪不能观的一大妙景。 他正撑伞站在薛府的门前,面对着的,是朱红色的漆门,和两旁的白墙。 白墙就是白墙,这个年代,没有墙纸,也没有几个人那么无聊的把外墙全部刷一层厚厚的涂料。整个洛阳城里各家院子里的外墙不知繁几,可郑丹青能够确定,就算是那座屹立在洛水之北巍峨皇宫的皇城墙,也未必有薛府的这面墙漂亮。 原因很简单,因为墙上有画,画中有鹤。 薛府如今的主人叫做薛稷,被后世尊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他可谓是书画双绝,尤其是他笔下的鹤,可谓是一等登峰造极的造诣。在他之后的李杜二人,说起他笔下的鹤时,一说“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一说“鹤感至精以神变,可弄影而浮烟”。如此之评价,全天下又有几人能得? 只可惜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能够留下作品让后人瞻仰的,可谓是百中无一。传到郑丹青上辈子那个年代,世人只听说过他的名号,却难以再见他书画的辉煌,除了对着诗人、鉴赏家们的字里行间遥遥追忆,竟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可能。 多少绚烂华彩,都被历史滚滚车轮扬起的尘埃消磨而尽。 多少笔墨文章,都被历史涛涛洪流掀起的波涛化为烟尘。 能传于后世者,万中一二罢了。 但郑丹青却是一个极为幸运的人,他如今正负笈撑伞站在薛府门前,拜帖已经递上,消息还么有传出来。 但是郑丹青并不着急,在有书画可赏的时候,他从来都不着急。 尤其在有眼前这样无上妙品的书画面前,郑丹青一站就可以站上好几个昼夜,更何况只是短短一炷香的时间? 对于这个看起来气度出尘,盯着墙壁的眼睛却有稍许木愣愣的人,薛府的看门人并不觉得诧异。 薛府外墙上的壁画是出了名的,每天慕名而来的人不知有多少,一站就是一整天也不乏少数,诸如郑丹青这样子的,其实还算普通。 看门人在薛府做门房做的久了,什么样的奇葩人物都瞧见过。甚至曾经,他亲眼瞧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上演了一出“程门立雪”,在薛府门前一站就是三天,非要薛稷收他为徒。 最终的结果却没有话本小说中的完满,那年轻人又困又冷又饿的昏了过去,薛稷让人把他请到府里养病,最终却并没有收他为徒,只是简单的指点了他几下,就让他去了。 那年轻人虽然不甘,却也难以再做一遍程门立雪之事了。而且传闻中,薛稷是对这年轻人做过考校的,只可惜觉得他资质不足,所以才免了收徒的心思。 不过听说,这年轻人得了薛稷的几句指点后,境界也得以提升,如今倒也已然小有名气了。 毕竟是大家之言,虽然不轻易见教,可或许正如老子所说“夫为不言,言必有中”。 当然,老子什么的,薛府的这位门房是不懂的。不过类似郑丹青这等人,门房是见过很多的。 其实门房一直很纳闷儿,这些家伙就这样盯着壁画一直看一直看的,到底又能瞧出什么来呢? 画什么的,他是不懂的。对于墙壁上主家留下的鹤图,门房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更不用说好在哪儿了。但既然是主家画的,又每日每日的引来这么多人来瞧,那自然是极好的。 可是真的要说起来,门房对这幅鹤图的评价,绞尽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