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玉碟记——勘破古今悬疑_第十八章、传说疑云(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传说疑云(3) (第1/1页)

    金远听得遍体生津,感慨道:“古往今来,世间有多少神奇之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柳父笑道:“等你潜心苦研,真正精通了符咒望气、字触易卦之术,自可传承剑仙学说中的气剑一脉。时机一到,破茧而出,或许有机会去勘破任何你心目中想知道的古今秘事。”

    金远不禁神往。他平常读书不少,脑子里感兴趣的中外秘事颇多,但理一理什么是最想知道的?一时又说不出。他问柳父:“从古至今,对道家或剑仙一脉而言,最神秘的东西是什么?”

    柳父皱了皱眉,思考了下,才说道:“据传有两件东西,对天地的演变、人畜万物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支控,我也不知真假。”

    金远问:“是哪两件东西?”

    柳父道:“是一座金鼎,和一枚玉碟。”

    金远感到莫名其妙:“金鼎玉碟?为什么是这两样东西?”

    柳父摇摇头道:“不清楚,我也只是听说而已。”

    金远心想:金鼎和玉碟,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历朝历代用金子铸鼎的不少,用玉石打磨的各种器具更不少。这座金鼎和玉碟如此重要,不知有哪些特别?

    他还准备问些什么,却见柳父突然沉默,闭上眼睛,席地而坐,不再答话,像入定一般。

    金远暗想,这两天聊了太多话题,颇费神思,就让老人家好好静一静吧。他转到一边,又自去修习去了。

    金远曾细细体会,似乎之前从来没有觉得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么强!基本上一通百通。他不知是兴趣的原因,还是自己变得更聪明了?

    他心中甚是遗憾,要是高中的时候有这份悟性,考个名牌大学还不跟玩儿似的?哪用起早贪黑的熬得那么辛苦?

    回想起高考时的滋味,似乎并不比现在的处境好多少。看来人活的,还真是一种心情!

    直到某一天,金远茅塞顿开,想到“用心学习”这个词语,才反应过来:他现在是灵魂之体,抛却了rou体皮囊,那不正是在用心学习么?难怪事半功倍。

    由于没有黄纸笔墨等物,金远在学习画符的时候,都是右手虚指,临空书符。一开始觉得好玩,某日又在练习时,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一章节描写太极宗师张三丰空临书法的故事情节来。

    书中讲,张三丰将二十四个字反复书写,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一般。每一字包含数般变化,但见笔划多的不觉其繁,笔划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俊逸处如风飘、如雪舞;厚重处如虎蹲、如象步……

    原先他读书至此,只是看个热闹,今日却深有感悟。各道灵符虽有相同的文字,但写的时候却要形同而意不同,气似而神不似。变化之妙,别具一功。他的生魂既然被幽闭在此,岁月正长,正好慢慢研究这些繁琐的细节,以打发时间。这种风格,无为而无不为,居然进展神速。越是修习到高深处,越是感到众妙之门,玄之又玄。

    简单的一个“符”字,却大有深意,“符”即是凭证,更是符合。“符合”之意,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当何其艰难。心态跟能力符合,就不会生出殷羡妄想眼高手低;夫妻感情符合,就不会生出痴男怨女恩怨缠绵;天地阴阳符合,就不会生出山崩地裂旱涝之灾。

    可见凡事最讲究的,就是“符与合”。符命、符运、符兆、符瑞、符历——符合!天下事物,都是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化。宇宙物理在变化,万物在变化,人在变化,思想在变化,感情在变化,身心也在变化。运动的过程永无止境,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想做到“符合”,就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就不是符合,而是糊涂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活法各有不同。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和自然条件,有的人活得很痛苦,有的人活得特别轻松。这其中除了禀赋差异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聪明人懂得调整个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审时度势,超然处世,顺应自然。智者顺时而成功,愚者逆理而失败。

    智者懂得,人生道路曲折多变,对事物的发展只能是顺其自然,凡是不可强求。这才是智慧明哲的表现。顺其自然,将自己与自然合二为一,至灵虚,至微妙。这就是最高境界的“符合”,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这一日,金远修习良久,目眩神驰,物我两望。心中恰恰想起一道“风雷符”,便随手挥出,猛然间发现自己凭空书写的这道灵符,竟在空中凝聚成形,隐隐透出金光!过了半晌,才慢慢消失。他尚且不知,刚才的心境,正贴合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妙意,是以有此神通。

    看到自己的杰作后,金远欣喜不已。细细一回忆,便明白刚才自己虽然是凭空画符,但指尖均落于同一平面,跟在平铺的纸上书写一样。这样写出来的符才有灵力。若指指戳戳,或深或浅,没能处在同一平面上,凭空书写的符则不会有什么功效。

    领悟到这一层,他的进步更趋神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