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罗府烧春(一) (第2/2页)
最好体现。不好都成了好,自然个个满意。 并且,真正棒的地方还在后头。这酒开坛以及酒泉入盏之际,酒气挥发,可谓十里飘香,要多馋人就多馋人。西京的冬天也是颇为寒冷的,好饮者颇多。闻到此酒酒香却喝不到,正是应了那勾引的最佳时——半得。很自然的,这烧春美酒之名很快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京城官员虽多,酒却就送了那么些家。于是就出现一个情况,有酒的,牛!金银珠宝、华锦彩缎,哪个富贵之家拿不出来一些?可这烧春,没有就是真没有。京城官员每到年尾,都会收到下面的孝敬。也习惯了比个脸面。今年,这酒最是长脸。家酿,人家自个儿喝的,想买都没地方。“绝品佳酿,我喝,您看着吧!”有这么句潜台词,什么脸都长回来了。 罗家烧春之名,没多久连高宗皇帝都听闻了。眼看着过年,又解决了皇子拥兵过重的问题,高宗皇帝也是挺开心,某天在宣政殿听政之后,便语气轻松的说这罗家今年会办事、也不会办事,酒送的挺讲究,可轮到他这个皇帝,却是一壶都没有。 大臣们自然是知机的,有的说许是罗家怕高宗怪罪不务正业,有的说罗家一帮武夫,却是不怎么会赚钱,逼的没办法了,家传酒也拿出来了。还有的说罗家今年送酒的人挺机灵啊,送的也不是俗物,怎么会把皇上落了呢? 高宗当时就是打趣的一句话,事后却是留了心了。闲暇时把内府总管大太监叫来,就问今年下边有没有孝敬啊?内府总管大太监汗就下来了,以为是出了什么差池,叫来分管的太监,拿出账本,高宗就问青州有什么贡品。太监一念,竟真就有,罗府送上,九十九坛酒。 高宗也是兴起,说内库多少年没亲自去过了。我去看看。去了一看,好么,那东西堆的,很多都用不到,用不了,不是坏了就烂了。赶上罗家的酒卖相也差,都在烂货堆里呢,旁边放着的什么瓷器的痰盂、马桶、夜壶。
高宗当时就有点生气了,心说真是不看不知道,这东西放的也太不讲究了,上下不分啊!再者,也太败了吧!贡品,不精细的底下人也拿不出手啊,你们倒是给朕整拾好了啊,风吹日晒雨淋蚁咬耗子啃的,挺能败啊! 不说因这事多少人遭了罪,也不说高宗生财有道,大卖库存过量的贡品,实实在在赚了笔丰厚银子。单说罗府烧春。水酒、水酒,大晋的酒冬日是结冰的,冻破冻裂酒坛也是常有的事,罗府烧春,一坛冻的都没有,入口冽如冰、下腹炙若火,要多极端就多极端。这回烧春更出名了。 天子喝了都说好,每年除夕御酒三勒浆黯然退场,突厥、回纥,不说中原无美酒、其淡如水吗?喝个试试?一说喝酒就牛哄哄的号称自己三坛不醉的北地来人都喝的酩酊大醉,一睡两天。烧春名满西京。 除了天**中有烧春可以畅饮,第二酒多的谁也未曾想到,会是失势的汉王。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西疆边关时,过年过节,兄弟亲,朋友近,嘘寒问暖,曲意拉拢,如今是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哪知皇室子弟中,连太子那都没收到烧春,汉王府却有,六十六坛,一等王爷的待遇。搞的一个正月,很是有几个为蹭酒而来的人物。不仅有大儒,还有大臣,酒自是不好白喝,即兴挥毫,或吟诗作对,自是少不了的,其中有个爱酒的竟然说,一诗换一壶,一画换一壶,结果硬是在汉王府上住到过了元宵佳节,一时成为美谈。 这酒却是云翳县主敲诈来的,她对罗修说:“我父王并无过错,皇爷爷心中也明白。这个时候要是有人对我家落井下石,你说我皇爷爷会怎么处理?我说罗修因妒成狂,报复我这个展雨颜的师侄女,坏了我的贞洁,你说皇爷爷会不会轻饶了你?哪怕你矢口否认并不知道我是金枝玉叶?” 罗修说我跟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至于这么狠吗? 挽风道:“那我不管,不要脸谁也会。只许你装老头又打又骂,还不许我讹人啊?比纨绔,你是玩的挺出彩,可比后台,你比的过金枝玉叶么?” 罗修心说我真比不了,尤其是连自己都能豁出去了的主。早知道是这么坨屎,贴钱都不会沾。 挽风说,废话少说,你陪吧!能让我满意了,这事就拉倒。 罗修说你怎么就肯定那老头是我? 挽风说你别跟我玩这个,我管你是不是,我也根本不跟你辩,我就赖了,就不讲理了,就冤你了,你想怎么地吧? 罗修心说算你狠,哥现在道未成,有理也立不住。等哥缓过这口气,看哥怎么收拾你个女无赖! 最终挽风胜了这一局,赢了美酒。不过,这也是罗修有意安排,听闻了西疆的变化,很容易就分析出了松王的结局。正是雪中送炭的时候,而且原本一个大东,一个大西,根本没什么利益交集,不会惹人闲话。再一个,很多人都以为汉王再无出头之日,却不知大晋边疆需要大将坐镇,而松王这次被释兵权的过程中表现十分良好,启用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卖个好,划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