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整顿荆南(下) (第1/2页)
王旭缓缓合上手里的官职表,看向安坐在议事厅左侧的军中将领。 “高顺,目前军中将士的数量和训练情况如何?” 沉默端坐的高顺侧身抱拳。 “回禀主公,募兵进展非常顺利,桂阳兵马也尽数移驻泉陵,外加早前自愿从军的精壮俘虏,共计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二人,目前训练有序,唯有兵甲还未配备齐整。” 王旭回头看向文官侧的王飞。 “二哥,兵装生产的困难还是无法解决?” “确实有困难,一是工匠不足,二是铁矿等物资跟不上。” 王飞眉头紧皱。 “但目前已经有所改善,全部采用流水线生产,铸造工具也有改良,打造速度大大加快。” “这就好。” 王旭沉凝半晌,仔细斟酌言辞。 “此次陛下令我总督荆南四郡军政,允许开府,便是希望集中荆南兵力,震慑心怀不轨的贼寇和少部蛮族,并随时待命,听候朝廷调遣,所以这两万多郡府兵要脱离原有编制,归入镇南将军府,依照开府惯例重新划分编制。” 众文武听得满面喜意。 开府是非常大的恩赐,实则就是自行设立府署,统兵将领能自由任用各级将领、划定品级和俸禄,只需把编制情况上报就好。 它的本质是有独立体系的特设部曲,只是不能逾越受命开府这个将军本身的品级权限,不能违背律例,军队整体的俸禄也会限定。 本来律例还限定兵员的最大数量,更不准私自出钱养兵,但现在这个年代,门阀的私兵都不少,何况黄巾叛乱时,朝廷鼓励各地自行养兵,早就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无论谁提议裁撤,谁就得罪天下绝大部分文武官员和士族门阀,再加朝堂局势动荡,因而根本就没人敢说,导致这个条例名存实亡。 如今的时局怎样,在场文武大多都明白,眼下王旭受命开府,便步入权臣行列,他越有分量,朝堂话语权越重,众人自然随之水涨船高,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王旭环顾文武,看没人吭声,便厉声接话。 “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从现在开始,镇南将军府按新规执行,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都伯,百人为一屯,设屯长。 五百人为一曲,设军侯,副职为军假侯,千人为一部,设军司马,副职为假司马,五千人为一校,设校尉,副职为假尉,一万人为一军,设中郎将,副职为假中郎将。” 王旭略为停顿,等旁边的王凯把话记下,他再度接口。 “即日起,高顺为中郎将,管亥为假中郎将,零陵郡兵曹掾王飞转任中郎将,韩猛为假中郎将,迁徐盛为中郎将,张靖为假中郎将。 零陵功曹掾周智改任校尉,杨凤和宋谦也暂为校尉,此外,中郎将可拥有特殊部曲五百人,假中郎将与校尉为三百人,可有异议?” 议事厅许久没有发出声响。 目前零陵不过两万多兵马,按照镇南将军府编制,只需两军就足够,现在却设立三位中郎将,含义不言而喻。 半晌。 徐盛率先打破沉寂。 “主公的意思可是要继续扩军?” “不错!”王旭肯定点头。 “这……” 徐盛略显迟疑。 “主公,若再次扩军,即便是零陵和桂阳两郡承担,恐怕也很困难。” “不是两郡,这次是荆南四郡承担。” 王旭的嘴角微微上扬。 “今后长沙和武陵也只保留守备治安的兵士,其余郡府兵全部裁撤,长沙和武陵要定期上缴钱粮物资,扣除上缴朝廷的部分,全由都督府统一调配。” 众将瞬时喜笑颜开,但都没有再多话,倒是议事厅右侧的文官纷纷出言附和。 “这样确实好,能集中兵力,减少不必要的钱粮消耗。”桓阶。 “将军总督荆南军政,理当集中治理,不然如何统御各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