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叛乱 (第2/2页)
结论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必然接近真相,尽管大多数时候无法完全排除,但在战场上,你能不能猜到个大概,几乎就决定你和部下的命。” 典韦若有所悟,独自陷入沉思。 徐盛郑重地拱手回应:“多谢主公教诲!” 王旭低声询问:“你说说这些将士为什么聚集?” 徐盛心知这是在考他,从容笑说:“既然不是大规模的黄巾,又不可能是小规模盗匪,再加这里深处内地,没有外患,那么唯有的可能就是大规模叛乱,但无法确定是什么样的人叛乱。” 王旭欣慰地笑笑,回头看向逐渐出现在视野的舒县城池。 “走吧!这种事瞒不住,进城打听就知道为什么!” 他挥起马鞭重重一抽,朝着舒县疾驰而去。 此时舒县已经戒严,守门卫兵盘查得极为仔细,禁止任何无身份证明的人携带刀剑进入,好在颜明有颜家的通行文书,众人得以顺利进城。 待穿过城门通道,王旭的目光立刻被紧挨城墙的庞大校场吸引,那里不但有无数军士在忙碌,还有很多衣装朴实的青壮年排成数条长龙,旁边的围观百姓也不少,彼此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弥漫着nongnong的忧愁和焦虑。 典韦疑惑地问:“那边是不是在招兵?” “应该是。” 王旭想找个人问问情况,身旁陡然响起陌生的声音。 “几位兄台可是想参军?” 他回头望去,发现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正含笑看着自己。 看对方生得浓眉大眼,颇有男子气概,王旭礼貌地微笑示意。
“暂时没有参军打算,只是随便看看,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为何如此大规模招兵?” “嗯?” 魁梧男子目露诧异,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似乎刻意忽略颜明。 “想必几位兄台不是本地人?” 王旭笑着点头。 “我们是来扬州游历,偶然路过此地。” 魁梧男子豪爽地笑起来。 “想不到是远客,怎么样,我们扬州的风光可还不错?” 他不等王旭回话,抢先抱拳行礼,颇有豪杰气度。 “在下郑宝,不知几位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王子阳!” “在下徐盛!” “某家典韦!” 王旭突然觉得郑宝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又记不起来是谁,想起上次没认出蔡阳的事,他暗暗留心。 郑宝颇有些自来熟,言谈举止很热情。 “诸位兄台有所不知,我们庐江西边与荆州江夏郡的交界爆发大规模叛乱,目前叛军已经攻克江夏东部的蕲春、下雉两县,以及我们庐江西边的寻阳县。 据说叛军目前还在布署攻打皖城西边的松滋县,由于叛军势大,江夏太守镇压不力,我们庐江太守又空缺很久,一直是长吏代管,所以前两天还调来一位新太守,如今正加紧整军备战。” 王旭皱眉询问:“不知新任庐江太守是谁?” 郑宝微笑回应:“新任太守是吴郡人陆康,字季宁,起初被前扬州刺史臧旻举茂才,做过高成县令,曾先后迁任武陵、桂阳、乐安三郡太守,去年上书为民请命,受到些波折,从而转任议郎,如今又临危受命,赶来庐江平乱,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官。” “陆太守如此了得,倒是不用太担心,想必很快就能平叛。” 王旭笑着敷衍一句,心里却默默思量。 记得陆康好像是陆逊祖父的亲弟弟? 郑宝说的为民请命和波折,应该是指陆康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加征田税这件事,而加征田税是宦官的建议,想的是趁此捞钱,陆康得罪宦官,被诬告下狱。 嗯……对,他好像是被侍御史刘岱保出来,然后转任议郎。 这个郑宝真不简单。 他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还知道用波折和为民请命这两个中肯的词一语带过。 寻常人怎会回避谈论宦官? 郑宝?郑宝? 好熟悉的名字,究竟是谁,我应该知道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