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田丰之才 (第1/2页)
看到王旭那么大反应,田丰笑着捋捋颌下短须。 “若能匡扶天下,有何不可,如若眷念朝中的一官半职,我又何必辞官归家,不过是希望用心中才学为大汉天下做点事。” “有元皓相助,大事必成。” 王旭的情绪异常激动,怎么也没想到这意外惊喜。 目前的太守府官员,刘先、桓阶等人虽然诚心辅佐,但向来称呼他为将军,他们不属于家臣,可以说是幕僚,也可以说是部属。 这个时代是郡县制,以郡为划分,郡太守由朝廷任命,太守掌管一郡军政大权,太守府的官吏全由太守任命,可说是位高权重。 郡下则设县,大县称为县令,小县称为县长,掌管一县军政大权,县府官吏也是县令自行任命,但县令与太守有统属关系,县令必须听命太守,郡太守有权插手县府事务和官吏任免。 县令或县长本身则由朝廷任命,郡太守连罢免权利都没有,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朝廷更亲近太守,县令人选通常由太守向朝廷推荐,想要罢免也就上个奏折的事。 至于州,实际只是地域划分,与郡没有统属关系。 如荆州刺史仅负责监察荆州八郡官员,早前甚至没有带兵权利,直到黄巾之乱爆发,各地叛乱和盗贼屡禁不止,朝廷才允许刺史招募兵马,形同驻扎在各州的将军,同时监察州内官员。 此外。 两百年前的汉成帝曾设立过州牧这个职位,州牧是统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可直接统管太守,但刚设立不久就废除。 朝廷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拥兵自重,两百年来仅任命过几次州牧,全是为应对战乱,待战事平息,几乎都立刻裁撤。 这种官员制度下,太守府的官吏组成很复杂,为避免大量人才走捷径,胡乱充当别人家臣,谋求高位,朝廷有明文规定,凡是家臣都不能接受朝廷征召和派遣,不能举孝廉和举茂才,明确限制升迁途径,他们只能跟着主公走,永远成为幕僚似的存在。 家臣的本质就跟食客差不多,属于士族门阀的附庸,需要登记在案,享受门阀的特权,也尽门阀的义务,直白点就是高等仆从,通常情况,但凡有能力和志向的人都不愿当家臣,愿意当家臣的往往才能有限,无法承担重任,再加刺史监察限制,便让太守没法胡乱作为。 军队就更为特别,哪怕是郡府兵,通通禁止注册在案的家臣加入,一是家臣依附于门阀,属于免兵役和徭役的群体,二是朝廷不允许士族门阀的附庸进入军队。 事实上。 高顺和韩猛他们都没资格当将领,最多只能进太守府做幕僚,可王旭压根儿没让他们入王家籍,也就是没有注册在案,为的正是回避上述法例,而且作为后世的人,他没把尊卑和礼仪看得太重,也对他们足够信任。 桓阶和刘先等人没有唤主公,代表他们是以部属自居。 历史上曹cao挟天子而令诸侯,权势滔天,唤他主公的人却没几个,大多是曹公、曹将军、曹丞相等尊称,他是借助皇帝的名义控制群臣,本质是权臣,麾下很多人都以部属自居,荀彧甚至直到最后也不愿叫他主公,还阻拦他进位魏王,从而被逼死。 孙权、刘备和袁绍等诸侯则是依靠收服家臣起家,打着拨乱反正、诛jianian臣、清君侧的名号,麾下文武几乎都称其为主公,彼此更为团结,这也是他们不像曹cao那样时常有部下叛乱的原因。 王旭不想像曹cao那样背负千古骂名,也不想将来诛杀功臣,所以打算走刘备和孙权他们这样的路。 如今天下未乱,刘先等人不认主,他心里能理解,但天下大乱以后,必然会提供两个选择,要嘛认主,要嘛回家好好抱孩子。 田丰这样的能臣愿意认主,足以证明他内心深处对昏庸的皇帝非常失望,不再报有期待,只是这种冲击还不够猛烈,无法压过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和振兴大汉的宏愿,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做家臣,辅助明主成为权臣,然后中兴大汉。 感受到田丰内心的矛盾,王旭怎能不开心,只要田丰心里有抗拒的种子,待将来天下大乱,自有时势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只要不是跟荀彧一样,连种子都没有,无条件维护皇室,便能免除后顾之忧。 田丰被他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安,忍不住主动开口。 “主公可否把目前的形势大致给属下介绍一番?” “当然可以!” 王旭毫不迟疑,立刻把零陵的情况一一告知,大到官员的任命和职务安排,小到钱粮物资的大概数目,基本是和盘托出。 田丰皱眉听完,脸上很快浮现笑容。 “主公对零陵郡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说明主公是明主,非常勤勉,但这也是文武的过失,主公身为一郡之守,应该着重大事,怎能事无巨细,纠缠于繁杂琐事? 如此局面说明零陵的文武官吏经验不足,主公不该让他们配合着处理政务,这样会使事务杂乱无章,行事效率低下,甚至于互相推诿,不如把政令摊派到单人头上,各人负责到底,等他们积累足够的治政经验,再缓缓恢复常态。” 王旭茅塞顿开。 “具体该怎么做?目前的政令有哪些需要补充和更改?” 田丰轻锊胡须,不疾不徐。 “主公不要着急,依属下看来,目前的人手已经大致够用,只要分工有序,不成问题,首要是集中精力恢复农业,商贸事宜暂且搁置,生存是基本需求,稳定人心的前提,有钱买不到吃的,钱有何用……” 田丰侃侃而谈,王旭越听越惊讶,没想仅仅只是说一遍零陵的大致情况,田丰就看破关键症结,把现有政令进行大范围整改,添加早前根本没注意的细节,调换各曹署治政措施的先后顺序,一环扣一环,明显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田丰说完的时候,他的震撼无以复加,当年在大牢里只是跟田丰谈论宏观大概,很多能力体现不出来,如今谈到具体细节,他才深切感受到这个千古名臣的风华。 “元皓,若你早些过来,我早就高枕无忧,哪用愁成这样。” 田丰笑着摇头。 “主公,最艰难的时期是无人可用的时候,此刻说起来简单,是因为有人可用……主公临危受命,初涉政务,全凭意志和勤勉做到这种地步,实属不易。” 王旭惭愧地摆摆手,思量着接话。 “我看这样,元皓便担任五官掾,代行府事,统辖太守府所有曹署,先帮我把零陵的事务理顺。” “诺!” 田丰含笑作揖。 王旭想了想,猛然起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