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平南将军 (第1/2页)
扩军带来大量繁杂事务,单是兵员还好,桂阳郡会调来残存的兵马,很多俘虏也愿意留下,对外征募数量不多,真正难办的是兵需配给。 此次平定区星缴获的兵器铠甲极多,但全都不符合要求,必须熔炼后重新打造,仅有三百多匹战马算是可以直接派上用场。 如今桂阳郡百废待兴,全郡上下忙着救济百姓、恢复农作,没办法抽出精力和人手打造兵装,零陵独自承担起来就极为困难。 兵曹掾王飞带着本曹署的官吏忙里忙外,可说是上气不接下气,别的曹署也没好多少,他们自身事务本就繁重,此时还要大力协助扩军和军屯两件大事,同样忙得焦头烂额,连田丰都有些受不住,多次建议把太守府官吏补齐,不是事务处理起来难,而是繁琐小事太多。 王旭深思熟虑后,终究还是松口,同意大量提拔官吏,把零陵郡的各大曹署补齐。 早前他不愿意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心里那份来自后世人的念想,总想把职位留给历史名臣,例如荀彧当郡丞,郭嘉做军师,然后程昱、荀攸、贾诩…… 现实是……那真就是想想而已。 如今荀彧和荀攸在朝中任职高官,贾诩游荡不定,目前或许在董卓军中,程昱远在东郡东阿隐居,素不相识……人才确实很多,可谁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家人和打算,拐人这种事很难,他想着连惺惺相惜的沮授都没能拐过来,这才下定决心提拔官员。 饭,总要一口一口吃。 这是王旭自己总结的深刻教训。 此后的日子,太守府外院变得更为热闹,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各曹署官吏协调办公,政务执行效率大幅提升,田丰这些文官也轻松下来,几乎只负责决策和监督。 摆脱掉繁杂琐事的他们时常乱跑,有时都找不到人,但王旭并不介意,他明白这种状态才是最好,如果把他们长期关在太守府,忙于繁杂琐事,闭门造车,多过几年恐怕全都变成废材。 如今他们去读书交友也好、实地考察也好、学习求教也好,都能让他们进步,为将来与更多雄才对决奠定基础,没有人能天生就决胜千里,胸藏十万甲兵也是要一点点藏进去才有。 眨眼已是三月中旬。 桂阳郡在零陵郡的大力扶持下顺利完成春耕,但平定区星时缴获的钱粮物资也耗尽,府库都已见底,为保证军队和两郡的基本需求,后续增加的流民已经只能安置,无力再给予援助。 这是预料中的事,安置流民是无底洞,不可能无限支持,伴随着两郡的农作和商贸复苏,今后便只能靠百姓自己努力,他们给别人做工也好,筹借也好,终究只能靠自己解决困难,谁都无能为力。 “你怎么又叹气。” 看着王旭忧虑的样子,徐淑有些心疼。 王旭无奈地摇摇头。 “怎么能不叹气,执掌一方,真不是那么容易,我把零陵和桂阳百姓都当自己的子民看待,他们过得苦,我这心里也不好受。” 徐淑缓步走到他身后,轻轻替他揉按太阳xue。 “你忧心也没用,我们尽力就好,等熬过这半年,秋收过后,粮食丰收,牲畜大量繁殖,按现在的经济恢复速度,钱财应该也充裕,慢慢就会好起来。” “那也得先熬过去才……” 王旭的话还没说完,书房外陡然传来田丰急切的声音。 “主公,朝廷传来诏令。” “诏令?” 王旭瞬间抛开繁杂的思绪,起身去打开房门。 “这次来的使者是谁?” 田丰摇头。 “没有使者。” “没有使者?” 王旭满心疑惑。 “那谁送的诏令?” 田丰从怀里拿出卷好的绢帛。 “来的是三个五官中郎,目前在议事厅等主公回讯,属下刚才还询问过,但他们不知道内容。” 绢帛制作精美,开口处用密土封住,密土上还盖着大印,确实是出自宫廷。 王旭用力把密土刨掉,费不少劲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