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犬_第三十六章 早朝与烧饼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早朝与烧饼歌 (第2/3页)

情,只不过被自己生生的往后又拖延了三年,这刘伯温应该做的事情,到最后还是需要自己这个顶了名字的人去做。

    “朕在烦心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在烦忧我这大明朝日后的国运该当如何。”朱元璋摇了摇头,复又说道,“朕也知道,前几年杀的那些人里面总有那么些人是无辜的,而且朕也知道这些年妖魔鬼怪横生,阴气四溢让我这大明江山阴影遮蔽光华不显的现状,也和朕杀得这些个人有有关,但爱卿你心里应该也明白,朕立下来的太子,朕的皇儿太宽厚了,慈不掌兵啊。”

    “皇太子宽厚,这是百姓之福,日后自当施行仁政,虽然不至于能够为我大明朝开疆扩土,但固守这大明江山基业而后移交后世子孙还是可以的。”陈锋犹豫了一番,还是有些隐晦的说道,“但听闻皇太子身体不是很好,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你也听说了?也对,这天下倒还真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朱元璋在提到自己的儿子时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容,但紧接着却又露出了有些担心的愁容,“朕这皇儿好是好,可是这身体却总也不是很好,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可叫朕该怎么办啊。”

    “皇上不必多虑,这儿孙自有儿孙福,大明朝的国运也还昌盛着呢。”陈锋有些感怀,即使朱元璋再怎么嗜杀,但归根究底他的骨子里面还是有着作为一个父亲所应该有的品质,对于自己的这个宽厚仁和的长子,朱元璋还是相当满意的,两人之间的父子之情倒也还好。

    朱元璋没有接话,闭着眼沉思了片刻,有些期待的看着陈锋化作的刘伯温问道:“不若爱卿将我大明朝的国运与我一一告知,如此一来即便爱卿离开了,朕也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

    果然如我所料。

    陈锋静静地立在那里,盯着朱元璋随手用小碗卡住的那个烧饼,虽然和曾经应该必然会发生的历史进程有些偏差,时间点也稍有不同,但依旧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这件在刘伯温这个人的一生当中,在大明朝的历史当中将会被染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事件也必然会在此刻发生,只可惜担下泄露天机的因果的人不再是那位刘伯温,当然也不会是陈锋自己。

    “也罢,今日既然皇上问起,微臣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泄露天机之事只此一次绝不再破例。”陈锋叹了口气,不过也还好,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发生的这件被后世的人称作炒饼歌的事情,虽然代表了泄露天机要大损阳寿和阴德,不过幸好这件事情是算在必然发生的历史进程里面的,有大位面意志罩着,即使是损了阳寿和阴德也会被算在朱元璋的脑袋顶上,历史上的刘伯温也是在要了朱元璋金口玉言的免死金牌之后,硬生生的将泄露天机的因果栽在了朱元璋的脑袋顶上,才敢开口作出这烧饼歌的。“微臣在说之前还有个不情之请,万望皇上恩准。”

    “准,无论何事,之后你去找大nei总管,他自会帮你办成。”朱元璋连陈锋想要说什么都懒得去听了,只是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这大明朝的未来走向和发展,不过还是记得嘱咐了陈锋一句,“快快将我大明朝的国运国势一一道来,今日之事你我二人知晓即可,勿要传入他人之耳。”

    陈锋点了点头,在这种有历史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里面,陈锋是没有任何权利能够更改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行,朱元璋问刘伯温国运走势这是因,刘伯温要了免死金牌而后将之后的未来告知朱元璋这是果,而这烧饼歌却并不是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因此陈锋就连一个字也不能更改:“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有些惊讶:“朕今都城得以坚固守密,何防之有?”

    “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陈锋顿了顿,继续念出后续的三首批语诗,“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此时天下该是如何?”朱元璋有些激动的问道。

    陈锋摇了摇头,有些感叹的说道:“此时天下大乱矣。”

    “朕之天下有何人敢乱?”朱元璋有些愤怒,似乎想要提早将之杀死以儆效尤。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陈锋用毫无感情的声音陈述着自己必须要念出来给朱元璋听的未来,心里却也在默默的感叹,虽然已经知道了明确的未来,但这天下的统一也有自己的功劳,天下大乱自己却不能出手也是一件令人感叹和悲伤地事情。

    “八千女鬼何以乱朕之天下?”朱元璋感到了一丝的不可思议和感叹,自己这大明江山的未来居然如此的飘摇欲坠,即使他如此嗜杀,但朱元璋依旧是一个能够感怀民间疾苦的好皇帝,这也和他曾经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朝兴旺百姓疾苦,这些他都记在心里。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蛟龙真骨rou,可怜父子难顺当。”

    朱元璋有些恼怒的一拍龙椅:“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陈锋摇了摇头否定了朱元璋的说法:“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