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奇袭 (第1/2页)
PS:甲鱼所写基本按照真实的历史来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三分真七分假,其中真假就由各位书友去甄别。另外还是请各位书友点个收藏和推荐。 李奕在在屋内焦急的等待着,蒙城之围虽然已经解除,可蒙城周边的流民军并没有散去,此时正有数十万流民军在两淮地区肆虐,李奕迫切的想知道城外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三天前李奕就派罗明出城打探情况并越好今日回来复命,此时天已经快擦黑了,可罗明还未回来,李奕担心是不是罗明在路上遇到了什么麻烦,故而一直不能回来。 “大人不必担忧,我看那罗明身手虽不如许忠,可要想抓住他绝非易事,大人稍安勿躁,那罗明应该就要回来了。”吴为见李奕在屋内来回走动烦躁不安,不禁出言劝说道。 “城外兵荒马乱,我怕他有个闪失。”李奕满心担忧,一个人的武功再高,碰上千军万马也于事无补。 李奕话还没说完,罗明就匆匆从屋外进来,看到李奕和吴为正在屋内等候,赶紧说道:“有劳大人久候,大人赎罪。” “不必多礼,先喝杯茶润润嗓子。”李奕亲自泡好一杯热茶送到罗明手里。 茶水guntang,罗明不时用嘴轻吹茶汤,一杯茶喝完罗明的心情也慢慢平复。 “说说吧,城外情况如何?”李奕见罗明将茶杯放下后问道。 “回禀大人,据我打探除了颍州、太和、蒙城三城未丢,其余诸县均已陷落,不过最严重的是中都凤阳已经被占。”罗明语气沉重的说道。 “什么?”李奕听完跌落在椅中,没想到真被自己言中,高迎祥和张献忠真的绕开颍州直扑凤阳,看来历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来到而发生改变。 “凤阳城如今怎么样了?”吴为听闻也是大惊失色,凤阳乃两淮重镇,同时这里是明中都,大明皇帝的祖宗陵寝就在凤阳,此地一失恐怕天下震动。 “凤阳城内守军全部被歼,贼军在城内大肆劫掠,凤阳城内火光冲天,三日不歇,城内百姓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虽然事实残酷的让人难以接受,可罗明只能如实汇报。 “援军呢?洪总督的兵马到哪里了?”李奕手中满打满算只有三千兵马,想要驰援凤阳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今之计只有寄希望于洪承畴的大军驰援。 “洪总督的大军已经到了汝宁府,距离颍州已经已经不足两百里,不出意外的话两日之内就能赶到颍州。”罗明办事细致,看来此次收获着实不小。 “贼军如蝗,恐怕不等洪总督大军赶到就四散逃窜,想要全歼贼军恐怕难了。”吴为对于贼军的作战习惯有着深入了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绝对不会和官军死磕。 李奕对此也深以为然,流民军聚散如风,洪承畴乃军法严厉,所到之处必对流民军赶尽杀绝,不留活口,流民军见了洪承畴犹如老鼠见了猫,不等大军合围立即逃窜各地。 “大人,属下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说。”罗明汇报完毕后见李奕心思焦虑,迟疑的说道。 “说,咱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李奕定声说道。 “据我观察,贼军将抢来的粮草和军资全部集中在离凤阳城三十里处的庙山镇,此地防守空虚,大人,你看?”罗明沉思之后回答道。 “凤阳以西的庙山镇?”李奕再次确认道。 “正是,大人你看,蒙城距离凤阳不足两百里,而庙山镇在凤阳以西三十里,也就是说蒙城距离庙山镇不足一百七十里,如果快马加鞭两日就可到达。”李奕一边说着一边用茶杯在桌上摆出三地的位置。 “大人想奇袭庙山镇?”吴为看李奕脸色郑重,出言问道。 “不错,这正是一个天赐良机,放过太可惜了。”李奕颇为意动,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把流民军的粮草给烧了,那这数十万流民军将未战先乱。 “罗明,你把庙山镇的情况细细的给我们说一遍。”吴为处事谨慎,事先多一分了解战时就多一分胜算。 “好,庙山镇原本是一个不足万人的小镇,镇中有一老庙已历百年,故此镇名曰庙山镇,庙山镇交通发达,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大道在此交回,欲进凤阳必先进庙山,贼军攻破凤阳之前在此休整半日,破城之后留下数千人马在驻扎,贼军把沿途掠夺而来的粮食全部堆积在庙山镇,据回来的人报告不下三十万石,看守此地的贼军防守松懈,每日只在镇中喝酒为乐,大人不妨干一票大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