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逃 (第2/2页)
张献忠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南下,由张定国为先锋一路劫掠而去。 庐江城为李奕的根基,为了避免张献忠围城打援,李奕不敢把所有兵力派出去追击,只能派小股部队打探消息,打算等左良玉的大部队到齐之后再与敌军决战,顺便结了桐城之围,可左良玉的部队迟迟不能到位,李奕在庐江城内是一天比一天着急。 “左良玉的部队到哪里了?”李奕对身旁的亲兵问道。 “据属下打探,左将军的部队离庐江尚有五十里。”亲兵听到李奕询问,李几上前回答道。 “我去他妈的,我就是用手爬也爬过来了,庐州到庐江不足两百里,可左良玉的部队走了多少天了,半个月,半个月走了不到两百里。”纵使李奕好脾气,在这个时候也忍不住破口大骂。 半个月前,李奕收到左良玉的回信,左良玉在心中满口答应出兵,可事实上是一直在拖延,从出兵之日算起,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而张献忠的大军先围桐城,三日之内破之,一番劫掠之后大肆屠城,最后将整个桐城付之一炬,补充了粮草之后再围潜山,如果救援不及时,潜山很可能重蹈桐城的覆辙,李奕手里兵力有限,又要担负起庐江的防御,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故而希望左良玉能早日前来支援。可左良玉每次都给顶了回来,给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开始是说兵马众多,需筹集粮草,而后则是江南阴雨连绵,军士行军缓慢,三日前得到的消息是,由于冒雨行军,军士们多得风寒,为了避免疫病流行,需原地休整数日,庐江到庐州不足两百离,而左良玉的大军走了半个多月,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这叫李奕如何能忍。
骂完之后,李奕陷入了沉默,一股无力感袭上心头,累,太累了,身为一个军人可以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在前面被杀戮而无动于衷,李奕终于明白为什么拥有亿兆子民的大明会被不过百万的满人给统治,不是因为满人太强而是大明内部矛盾太多了,各个军头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没有天下大义。 “去,给左良玉送最后一封信,就说不管他到与不到,我将在三日后出兵。”李奕猛地站起身来说道。 “大人,咱们手里兵力有限,贸然出城,毫无胜算啊。”王允成看到李奕决定出兵,不禁出言劝阻道。 “王将军,当兵吃粮,咱们吃的是谁的粮,是老百姓的粮食,老百姓节衣缩食给咱们粮饷,咱们眼睁睁的看着老百姓被贼军屠杀而无动于衷,咱还有脸说自己是个兵吗?”李奕望着王允成继续说道:“当然,如果王将军不愿意出兵,我会给你留下两千军士,你守住庐江即可,其余军队随我出城迎敌。” “大人,我跟你出城,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许忠在一旁附和道。 “大人说的这是哪里话,我老王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再说我本就是戴罪之身,大人来庐江之前我已经抱着必死之心,幸得大人照顾,苟活了这么长时间,大人若是出城迎战,我守在这庐江当缩头乌龟,那还算是个人吗?”王允成摇头说道。 “好,总算我没有看错你,你立即去组织部队,三日之后我们就出城。”李奕拍了拍王允成的肩膀说道。 随着李奕的一声令下,整个庐江陷入了一片忙碌之,整个战争机器被发动起来,除去留守的部队之外,所有士兵开始整理好自己的甲具刀剑,准备三日后的血战。 而此时的潜山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潜山知县赵士彦亲自带领城内的民壮在城头迎敌,桐城和舒城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城内的每一个人,只有守住了城池才有一丝活命的机会,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三日来,潜山城的百姓众志成城,打退了贼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是双方人数和装备的差距太过明显,潜山的百姓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勉强守住了城池。 潜山城下的张献忠早没有了庐江的狼狈,脸上的伤痕已经痊愈,只留下了淡淡的疤痕,可心里的伤痕有没有痊愈就不得而知,不过此时他有资格骄傲,多年的流寇生涯让他又一次的占到了便宜,既然庐江城打不下那就索性不打,调转枪头打下一个目标就是了,天下之大,不是每个城池都有严密的防守,依照他多年的破城经验,潜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儿郎们再加把劲就可破城,潜山城虽不如庐江,可城内也有享用不尽的美女和钱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