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股票 (第2/2页)
选出没有后世痕迹的纸张,仔细裁好,用新买的毛笔工整写好,在后世,有几个领导不会写毛笔字呢?领导的题字可是很风光的,李国强也跟着“启功字帖”练了好几年的。 这明末的第一张彩色股票就诞生了。 按户发放股票到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王老汉和他的大儿子分了家,还有一户也是同样情况,这种情况李国强当然是欢迎的,说明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小步。 签字完后,李国强召开了福新公司的第一次“高层会议”,慧娘,王老汉,赵令德,刘木威,王峰金参加。 福新公司由大股东李国强负总责,为了不引起时空错乱感觉,董事长、总经理这些称呼就免了,就叫做总司。 账房是慧娘,钱袋子现在只有让预备老婆先管着,交给其他人李国强不放心,李国强现在只教了慧娘三姐弟识字和算术,在掌控力没有达到之前,李国强暂时不会教其他人识字。 慧娘识字学得不错,已经能认一百多个字了,算术就差了点,还在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王庆山、王庆生两兄弟刚好反过来,算术已经学到一千以内的加减法,识字还不到一百个,慧娘只有边学边干了。 福新公司排第三的是赵令德赵管事,主要负责后勤,采买,联系等等。 排名第四的是王老汉老王管事,主要负责种地。 排名第五的是刘木威刘管事,主要负责鸡鸭饲养,还有李国强单独的30亩实验地。 最后是王峰金小王管事,平时主要是跟着老王管事做,给老王当副手,但他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房屋建筑,各种修补,和肥料制作。 李国强在福新公司排名的作用就是,当他或慧娘都不在的时候,负责人按排名自动产生,免得出现扯皮现象。
按照从后世带给弟弟的书上学来的科学种植小麦方法,细细地交待王峰金下午就开始按要求一步一步去做。 除了李国强和王老汉、赵令德外,其他人全都下地干活,包括慧娘在内,这小妮子到是没有怨言,估计以前也是干惯了的。 散会后,其他人都下地干活了,赵令德也去沙坝镇联系李国强定做的东西去了。李国强和王老汉来到那30亩试验田,仔细的观察其中几亩田里的蔬菜生长情况。 当初李国强决定开荒种田,就准备上半年种植水稻一季,下半年种植麦子,现在水稻种植已经过季了,这30亩地种的是蔬菜。 王老汉是北方人,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从来都没种过蔬菜,李国强只好从育苗开始一步一步的教他。 看着田里蔬菜苗长势良好,王老汉说道:“总司,想不到您师父本事这么大,用您师父的法子育出来的蔬菜苗长这么好,光看这蔬菜苗,就可以估计,咱们今年这蔬菜肯定收成不错,老汉我在这种地上还没怎么服过人,但对尊师可是服了......啧啧......看这蔬菜长得多好。”王老汉一脸的佩服神情。 这些都是后世科学家总结出来的经验,不知花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能不好吗?其他不说,在田里按事先画好的格子上,把已经培育好的几种蔬菜苗栽在田里,就花了不少功夫,李国强手指粗大,怎么也做不好,还是慧娘带着几个年轻女人做的。几个年轻人还在背地里嘲笑李国强,这是种田呢?还是女人在绣花? 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种出来的蔬菜苗就是长得好。光是蔬菜苗的两次移栽技术,就是后世无数科学家心血的结晶。 两人仔细的看了蔬菜田,又来到了“化肥”生产处。你没看错,就是“化肥”,不过此化肥不是后世的彼化肥,按李国强的说法,这是土化肥。 当年无意中看到袁隆平因为杂交水稻获得大奖,就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古代的粮食产量低的让人发指,袁隆平确实伟大。 远的如:《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折合现代计量一年才200斤左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 《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200多斤,比春秋战国高点,这是唐代。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300斤左右,比唐代高点,这是明朝。 清四川《彭县县志》说:“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八九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产稻谷2石。这是单种,如果是两季种植,产量应该还低点,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400斤左右,比明朝高点,这是清朝。 像小麦、水稻,如果没有后世的杂交品种和化肥,用明朝的稻种,虽然有后世的种植经验,像这种才开垦的生田,要两季亩产超过400斤,是几乎不可能的。精耕细作,除草除虫这些基本方法外,还必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让粮食增产的大杀器“化肥”就必不可少。 化肥的原理李国强知道,但现在造不出来,土化肥问题到是不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