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标准制定、开分基地 (第1/2页)
李国强解释道:“长度标准,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用一个长度,做为测量长度的规矩,我把这个标准叫着公制。” 李国强拿起一把吩咐张定友做的直尺说道:“就比如这把尺子,从公制来说,我把他定为一米,这就是一把基本尺。” 李国强知道这些工匠都是文盲,但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经验,但要靠文盲把计量单位标准化,无异是痴人说梦,白痴想法,于是说道:“这公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所以你们要想弄明白,这公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必须要识字?” “我们要读书识字?”几人大惊,到不是他们不想识字,而是他们根本没钱来读书识字。就算李国强不要钱,免费来教他们读书识字,这不做工,没钱粮拿,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李国强知道他们误会了,说道:“你们也不要乱想,这识字,不会耽误你们挣钱,你们只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学校,我免费教你们。” 几人都是大喜,能识字,就有可能成为高级匠师,能识字,怎么也比不识字有“钱途”得多。 李国强又说道:“除了你们,你们的手下人,也都要来识字,一个都不准缺席,让他们不要担心做工,学不了多长时间的,这个道理,就不需要我来解释吧?” 四人一起说道:“能识字那是他们的造化,小人懂这个道理。” 李家庄的扫盲夜校,在无意中成立了,连李国强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为了推广计量标准化,而成立的夜校,在后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长度的基本单位确定以后,李国强让刘克明用铁打了一个“铁尺,”作为标准尺,但铁毕竟有热胀冷缩,误差是肯定有的,现在也只有先将就着用了。 有了标准尺,很快,直尺、丁字尺、三角板、量角器这些基本的测量工具也都做出来了,刘克明更是用纯手工,把最难的游标卡尺也做成了,李国强试了一下,勉强可用,与卡尺相比,精度当然要高得多了。 说起这游标卡尺,刘克明第一次看见图纸,经过李国强的详细解说,马上就被这精巧的设计所折服,祖传的卡尺,立马就丢到一边去了,拍着胸口向李国强保证,游标卡尺一定能做出来。 做好游标卡尺,李国强又拿出螺旋测微仪的图纸,这下刘克明傻眼了,沮丧的说道,自己做不出来。 李国强也知道,这是强人所难了,没车床,凭现在这些工匠的手艺,是根本做不出螺旋测微仪的。 有了长度标准,重量的单位制定,就手到擒来了,李国强根据后世的标准,一立方分米的蒸馏水为一公斤,这样重量的基本单位也有了。 刘克明又按照李国强的要求,做出了天平秤,有了天平秤,各种标准的重量砝码,如一克、十克、百克、千克砝码也都作了出来。 天平秤这种秤,不是什么高科技,早在春秋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很精密的天平秤和砝码,跟现代的天平秤已经很接近了。 长度和重量确定以后,李国强又强行规定了时间的基本标准,跟后世一样,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 至于面积、体积、温度等等各种单位,则是随着李国强的工业发展,而逐步确立的。 **************************************************************************** 崇祯9年,整个中原大地,依旧是处处烽烟,一片糜烂。 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取含山、和州。初六日,连营数十里攻滁州。初八日,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流寇大战于城东五里桥。 流寇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流寇失利后,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正月末,部分流寇自南山还陕西商、雒两地。 崇祯9年7月,高迎祥出南山,挥师直驱西安,军至周至黑水峪,遭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北京,凌迟处死。流寇复推李自成为“闯王”。 崇祯九年四月十一,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众臣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次日,皇太极率百官祭太庙,尊奉**哈赤为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