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2/2页)
来,这种扫盲的好方法,李国强自然不会放弃,长沟堡夜校,在崇祯9年2月正式开学,长沟堡的匠人,都可以自愿来参加学习。 提高炉温的方法找到了,经过试验,铁矿石顺利的烧成了铁水,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炼铁炉根本承受不住高温,烧塌了! 而且,没有一个测量温度的温度计,炉温是多少?什么温度该加料?怎么控制火力?......还是没法掌握,全靠林长民、陈庆洪这种老窑工凭经验把握,其他的普通工匠,根本没法掌握炉温,这肯定不行! 炼铁炉烧塌了,林长民和陈庆洪都很沮丧,李国强到是很高兴,安慰两人,这说明,经过改进了的炼铁炉,炉温已经上来了,现在只是耐火砖不行,等找到新的耐火砖,炼出钢水,只是时间问题。 经过几次试验,耐火砖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李国强倒是想到了一个测量炉温的方法,后世在兵工厂工作,有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原理是利用两种金属,不同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 李国强经过几十次试验,采用各种材料对比,做出了一个原始的双金属温度计,虽然误差很大,但比靠人的经验来判断,还是要准确得多,一个普通的工人,也可以像林长民和陈庆洪这样的老师傅一样,能基本控制炉温了。 炉温测量,暂时攻关成功,耐火砖的研制,仍然毫无进展,又一次“诸葛亮”会议,在长沟堡的会议室召开,有了几次“诸葛亮”会议经历,冶炼组的人员,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大家积极发言,共同攻关,李国强也努力回忆,自己那可怜巴巴的一点炼钢知识。
“要不用方炉试试?”有人建议道。 “方炉?这是什么炉子?”李国强问道。 那人大概描述了一下方炉的样子,说道:“小人早年听老父描述过这样的炼铁法,不过炼的是铁,而不是钢,方炉可化铁,但是却没有办法化钢。” 李国强一激灵,迫不及待的问道:“是不是圆圆的、大大的?还有两个大耳朵,像一只大桶一样?” 那人点点头说道:“跟总司说的很像,但小人自己没炼过。” 李国强拍掌大笑道:“哈哈,你说的方炉,其实就是坩埚,这下找到方法了,哈哈......你说得很好,给了我们一个好点子,奖励你5两银子,哈哈......” 这是诸葛亮会议的一种奖励办法,目的就是鼓励大家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建议,尽快攻克技术难关,只要建议确实有用,李国强就发奖金。 其实李国强早就想到了,寻找高温耐火砖,可能不是攻关的方向,李国强不懂炼钢,后世炼钢画面中,看不出炼钢的原理来,刚才一说方炉的形状,李国强就想起来了,看过的穿越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坩埚炼钢法。 “坩埚炼钢法”,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1742年由英国人洪兹曼(B.Huntsman)首先应用,铁料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所以练出的钢(工具钢)的质量优于当时的各种金属材料,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坩埚炼钢法”与后世大型炼钢相比,生产量极小,成本高。 问题找到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做坩埚了。明朝既然已经出现了坩埚,技术上就没有了限制,只是怎么做出合用的坩埚而已。 李国强发动长沟堡的全部人员,看有人会不会做坩埚,还别说,真有人会做,还不只一个人会,这让李国强放心了一半。 不过会做坩埚的人告诉李国强,他们做的坩埚,不一定能达到炼钢的温度要求。 这个问题好解决,组织起实验小组,将石墨、瓷土、黏土这些做坩埚的材料,分成不同的配比,然后烧制成型,再扔到窑炉去测试耐温程度就可以了。 经过实验配比,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找到了合适的坩埚材料配方,让林长民、陈庆洪等人咂舌不已,这样也可以? 只有李国强知道,这样搞,方法是简单了,但是是用银子堆出来的,爬科技树,果然是个烧钱的玩意! ******************************************************************************** 橘子是新人,新人需要你的支持!请各位看官大大,点一下收藏,橘子再求一下推荐票。 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