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 公子新作震大兴(中) (第1/2页)
第110章公子新作震大兴 “房大哥,令尊房彦谦的名号,小子早在三年前就已听过了…百姓都说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官,与旁的贪官污吏绝不相同。小子有感而发,故得诗一首,就请房大哥将此诗转呈令尊,聊表心意…” 萧让说完,提笔就开始在一张纸上写道了:“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1…”——此时,他们一行人是早已经在洛阳城外的一凉亭处停住了脚步的。凉亭内就有石桌,所以萧让只管接过郑清韵递过来的笔便可下笔了,他的那一手风骨正气的“雨体”,刚一出场就让房玄龄的两只眼睛都给看直了。 “但原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但原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好,好啊!贤弟,为兄代父亲谢过贤弟了…” 房玄龄突然对着萧让一躬到底说道,从他的神很容易看出他内心的激动之。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看得出来,先不说萧让那天下闻名的“雨公子”的名号,单单是这首诗就是一首绝好的咏物诗,可是却是以煤炭2喻人,而一旦传扬出去,他的父亲的名号绝对会为世人所知道的,而再加上萧让“雨公子”的名号的话,他相信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为之轰动的。——诗虽然只是一首诗,可是过后却会为自己的父亲带来这莫大的名声,所以房玄龄心里对萧让自然是感激不尽了。 “呵呵,房大哥又何必客气,此首送与老大人,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萧让之所以会杜撰出这首来,其实那是因为“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关系。反正这些天来被“栽”到他头上的名诗名篇不是有好几首了吗?甚至连这样的奇,他都被迫揽在了自己上,所以自然也不在乎于谦的这首了,大不了就是后真当那个什么天下闻名的“雨公子”好了。反正自己想要推辞,也是推辞不了的。 “贤弟,那为兄便告辞了…” 房玄龄终于是依依不舍地走了,而萧让父子收拾了一下心,也准备起程了。前面说过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大隋朝的京城大兴,也就是后唐朝的国都长安,名字虽不同,可是长安城的宏伟城池却是确实从现在开始兴建起来的。 ######################## 四月中,当萧让一行人的马车缓缓地驶进大兴城的时候,萧让“雨公子”的名号已经随着当他送与房玄龄的那两首诗流传出来而在大兴城显得是更加的火爆了。 “喂,听说了吗?听说了吗?‘雨公子’萧让出新作了…” “哦?是何新作?不会还是那类似的杂?若真是如此,在下可不愿再听了,实在是误人子弟啊…” “嘿,这一次不是杂,而是两首顶好的好诗。” “哦?真的?那不妨一听,不妨一听…” …… 原来,萧让在此之前在文坛上的名号虽然是无出左右了。可是他所受到的非议也是越来越多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本半文不白的。这部奇,虽然在坊间得到了大部份百姓的极度推崇,可是在仕子清流之间,这部却是被评为“杂学”的,而且还是“杂”到不能再“杂”了那种。特别是现如今那一百二十回的已经全部连载完毕了,所以那些清流名士们也就有更多的闲逸志来批判了。只是不管他们再怎么批判都好,他们都不得不承认,“雨公子”萧让确实是天下的一大奇才,否则是根本写不出这部节跌宕起伏的来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故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好诗,真是两首好诗啊!本王这外甥,真不亏是那天下闻名的‘雨公子’啊!如此好诗,也只有他能够作出来了…” 说这话的人是晋王府里的一华服年青人,他的年龄不过只是二十来岁而已,可是浑上下却散发着一种上位者的极强气势。萧让若是在此能看到这一幕的话,估计他就会说出一个后世非常经典的名词了,那就是“王八之气”。而能在晋王府里有这种“王八之气”的人,无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