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唐_第175章 格物学学校雏形(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 格物学学校雏形(上) (第2/2页)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渊太祚当时没有与他计较,可并不是真的完全放过他了,而是在慢慢地积聚自己的力量,以便在向李乌光动手的时候,直接将李家斩草除根!而这一切,也是得到高句丽王婴阳王的首肯的,毕竟李乌光宴会上举动,那是大大地损伤了大高句丽的颜面的嘛!可李乌光不知道这一切啊,他本来就是一个“醉心”于学问的人,并不像他的兄长李泰光那样,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角色。只是很可惜的是,因为当年出使大隋颜面尽失的事,李泰光已经被贬职为民了的,所以根本帮不上任何忙。

    不久之后,大隋使团起程,准备重返大隋。当时萧让不还奇怪李乌光怎么没来和他告别,或者是再请求他“再多留几天”,以便他能够学会那什么“大隋剩余定理”的吗?当时黛儿还讲了,他可能是不想学了,所以也就不来了。而且高句丽人本就多忘恩负义之徒,所以不来相送,也不奇怪!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的,李乌光之所以没有送萧让或者是请求他“再多留些时”,其实就是因为他早已经做出了决定的。那就是在萧让返隋之,他也将辞官跟随萧让返回大隋的。因为这么一来的话,他就能够长时间地待在萧让的边,可以学到那真正的“新格物学”了。——原来,就在他跟随萧让学习“新格物学”的这段时间里,他是越学越觉得其中的“奥妙”无穷,而且他是越学越觉得自己往懂得实在是太少,而他不懂的也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他打算彻彻底底地跟着萧让的后,一定要将那“新格物学”学到家,到那个时候,他这个高句丽“格物学”第一人才名乎其实嘛!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此举其实是彻底惹恼了渊太祚还有其他高句丽的大臣的,因为他这些子跟着萧让“学艺”,这本就是在丢他们整个高句丽的“脸”的。而现在?他竟然是追萧让追到大隋去,那不等于是他要丢高句丽的脸丢到大隋去吗?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所以针对李氏一门的“清洗”行动提前了!而也正是因为这个提前,让李乌光有了一丝逃命的生机。因为在满朝的大臣当中,也还是有人和李乌光关系比较好的,所以这仓促间的行动还是被大多数的大臣们提前知道了,所以有人马上就给他送去了一封警示信,这才使得本就不在李氏大院里的李乌光暂时地逃过了一劫。可除了他以外,打他上面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开始,再到他的兄长李泰光,儿子李奇等等,全部被渊太祚一网成擒,而且还在第二天即对他们近八十口人开刀问斩了。

    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乌光吐了一口血差点没晕过去,当时他怒火中烧就差点想回去平壤城与渊太祚拼命了,可是总算他没有那么笨,好歹控制住了自己,于是长途跋涉地开始往大隋赶了。在这里,也多亏了他下定了决心往大隋去吧,要是他如一般人想的那样,只往他们李氏的根基之地赶的话,他十有**已经被拦下了。

    这是因为,渊太祚在下令对李氏一门进行查抄的时候,是专门有派人往其根基之地的路上专门布控的,目的就是绝不让李氏族人返回,因为这一般门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们对局部地区的影响力,像李氏,他们如果是在根基之地的话,那就是相当于一个土皇帝的存在了,只要他们想的话,短期之内就能组建起上万的大军了,到那个时候,免不了就是一场战乱了!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些年里,因为生活过于安逸的关系,所以整个李家的主要成员是已经搬离了根基之地,来到这繁华的平壤城里定居了的。所以一旦被渊太祚围攻,只三两下的工夫就被一网成擒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让李乌光这个漏网之鱼回到他的根基之地,否则会引起的可不仅仅只是一场政治风暴了,而是一场动乱了!所以,渊太祚才会把注意力都集中了那个方向。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乌光得到了一点活命的机会。只是途中的辛酸是少不了的了,因为现在整个高句丽国都在通缉他,即便是在往大隋的这个方向并没有多少渊太祚的爪牙,可是一旦进了城以后还是容易被其他人发现的,所以他一路上根本就不敢停留,每天风餐露宿,历尽了千辛万苦才到达了大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