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唐_第190章 那个李二李世民(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0章 那个李二李世民(上) (第2/2页)

的,于是便只见她对着萧让行了一礼,道:“是,无垢见过萧大哥。”

    长孙无垢是传说中长孙皇后的名字。可事实上,有关长孙皇后的真实姓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的,倒是其“观音婢”的名真实无误的。长孙无垢向萧让行礼过后。长孙无忌的二哥长孙恒安也赶来与萧让见面了。只是这一次,时年二十岁的萧让最后没能讨得了好去,因为长孙恒安的年龄比他还要大上了好几岁,于是他只好开口也称“兄长”了。

    七天以后,长孙晟正式出殡,萧让也如长孙兄弟一样,披麻戴孝,一直送到了坟前。在坟前。他还写下了一副挽联。

    “碧水青山认作主,落花啼鸟总伤神;称觞沿忆登堂事,挂剑难为过墓。”

    不仅如此,他还提笔给长孙晟的平生作了一个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好奇计,务功名。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体资英武,兼包奇略。因机制变,怀彼戎夷。倾巢尽落,屈膝稽颡,塞垣绝鸣镝之旅。渭桥有单于之拜。惠流边朔,功光王府。保兹爵禄,不亦宜乎!”

    大概的意思就是。长孙晟在其一生中,同突厥交往达20余年,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对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从根本上就是毁于长孙晟之手,此功非常人所能及也!

    长孙晟出殡以后,洛阳城内慢慢地回归平静,不过萧让与长孙无忌、长孙无垢的关系却一天更甚一天地发展着,到大业七年年末的时候,萧让与长孙无忌已经正式义结金兰了,两家的关系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是意外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的,大业八年一月的一天,萧让带着黛儿来到长孙府的时候,迎面看到了一位穿着华服的中年人。中年人的年龄并不大,可是他的脸上却满是皱纹,乍一看去,根本就像是一个老妇人。

    “咦这难道会是婆婆脸?”

    萧让看清楚了这个人面容之后,心里吃惊地想道。婆婆脸当然剧场陋,可是这却并不是萧让之所以心惊的原因!他真正心惊的原因是,他怀疑眼前的这个就是那后来建立了大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因为根据史料记载,李渊正是一个婆婆脸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曾经被隋炀帝杨广取笑。可是取笑归取笑吧,也正是他后来灭掉了大隋,终究得了天下的。所以当真不可小看。

    “李世叔,请慢走,世民,有空记得再来找我!……”

    一直到这个时候,萧让才发现,作为长孙氏当代家主的长孙无忌此时其实是跟在中年人的后的,而在他的侧,居然还跟着一位相当俊俏的少年。而一听到长孙无忌这句话出口,萧让马上就明白到了,自己果然没有猜错!眼前的那位婆婆脸的中年人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而站在长孙无忌旁的那位少年,竟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个李二!!!

    **********************以下免费********************

    注释:

    ①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自缢而死。有诗三首。

    ②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宗室长。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有“一箭双雕”之美誉,母高氏。仁寿元年出生,大业九年嫁唐公李渊次子李世民。筮者曾预言她“贵不可言”。唐代隋后被册为秦王妃。武德末年储位之争期间,与房玄龄“同心影助”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激励将士。李世民即位后,立为皇后。长孙氏是一位有趣的贤后,自称不涉朝政,但时常以古事设喻劝谏皇帝,更留下“朝服劝谏”以迂回策略保护大臣的美名;不许自己的同母兄无忌为宰执,却因不愿留下“恃宠”恶名而请求李世民赦免其参与谋反的异母兄安业;不好奢靡,却有以丹羽金叶制作的“歧头履”传世;史载“造次必循礼”,却有活泼浪漫的流传;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却斥责佛道为异端,在重病时驳回皇帝为其大赦延寿的决定;对于自己掌管的宫人嫔妃非常仁慈,却敢于在其著作中毫不留地指摘东汉明德皇后的过失。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后在立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谥号文德。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魏征婉谏,方作罢。她是一位十分令人玩味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具备一切成为祸国妖姬特质以及条件的女子却选择了一条往往令今人曲解为压抑刻板的道路。也许结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两端,我们才能看清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的贤后的真面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