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六十章 证悟解脱果位的方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证悟解脱果位的方法 (第2/2页)

呢?那就是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被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到产生了认知,也就是眼睛接触到事物,看见了事物;耳朵接触到声音,听到了声音;鼻子接触到气味,闻到了气味;舌头接触到食物,尝到了味道;身体触摸到事物,产生了触觉;内心接触到外界事物、精神思想,开始思虑,这些简称为「触」。「触」就是「受」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触」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了外界的事物事情,外界的精神思想,与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的地方,有了「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也就是有了眼睛接触事物的地方,有了耳朵接触声音的地方,有了鼻子接触气味的地方,有了舌头接触味道的地方,有了身体接触事物的地方,有了内心接触外界事物、精神思想的地方。要注意只是有了接触的地方,还没有接触。也就是说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是从这些地方被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到的。这些众生身体和内心接触外界事物事情,精神思想的地方简称为「六处」。「六处」就是「触」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六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六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了精神、思想、心理,有了物质事物、身体的显现产生。精神、思想、心理就称为「名」,物质事物、身体就称为「色」。精神、思想、心理和物质事物,包括人或众生的身体就统称为「名色」。「名色」就是「六处」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名色」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名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外界的事物事情,以及精神思想产生了认识、分别、判断,比如眼睛认识、分别、判断事物,耳朵认识、分别、判断声音,鼻子认识、分别、判断气味,舌头认识、分别、判断味道,身体认识、分别、判断触摸的感觉,内心认识、分别、判断思想。对于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产生了认识、分别、判断就叫做「识」。「识」就是「名色」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产生了三种行为: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生起念想。有行为、言语、念想的造作和产生就是「行」。「行」就是「识」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行」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明白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贪爱,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而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不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像这样: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以「生」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苦」,以「苦」为前提条件,想要寻找解决烦恼和痛苦的方法,由此对如来的正法产生出「信」,以「信」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悦」,以「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喜」,以「喜」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轻安」,以「轻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乐」,以「乐」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定」,以「定」为前提条件从而开启「智慧」,以「智慧」为前提条件从而「清醒」,以「清醒」为前提条件从而「无挂念」,以「无挂念」为前提条件从而「解脱」,以「解脱」为前提条件从而证悟解脱的果位。

    弟子们,这就如同天降大雨,雨水从高处向下流入低洼的山洞、沟壑、缝隙,流入溪流;溪流的水又继续的流入小水池,小水池的水流入大水池,大水池的水流入小河,小河的水又流入大江、大河、湖泊,大江、大河、湖泊的水又流入海洋。这样雨水从高处向下流入低洼的山洞、沟壑、缝隙汇集形成溪流,溪流的水又汇集形成小水池,小水池的水又汇集形成大水池,大水池的水又汇集形成小河,小河的水又汇集形成大江、大河、湖泊,大江、大河、湖泊的水又汇集形成海洋。弟子们,同样的道理,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以「生」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苦」,以「苦」为前提条件,想要寻找解决烦恼和痛苦的方法,由此对如来的正法产生出「信」,以「信」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悦」,以「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喜」,以「喜」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轻安」,以「轻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乐」,以「乐」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定」,以「定」为前提条件从而开启「智慧」,以「智慧」为前提条件从而「清醒」,以「清醒」为前提条件从而「无挂念」,以「无挂念」为前提条件从而「解脱」,以「解脱」为前提条件从而证悟解脱的果位。弟子们,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除灭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这样的方法去修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最终证悟解脱的果位。”

    佛陀说法后,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他们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