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二百八十八章 如同水泡一样无法永远存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如同水泡一样无法永远存在 (第1/2页)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阿毗陀的恒河边,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就如同流淌的恒河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如果一个有智慧的男子他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能明白,这些恒河里的泡沫是暂时产生出来的,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恒河里的泡沫,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世间任何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你们都应该用正确的智慧这样去观想:「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暂时产生出来的,与这个世间存在的时间长度相比,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

    比丘们!如同秋天下起了大雨,雨滴打击在水面上,生起又破灭的水泡,如果一个有智慧的男子他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能明白,这些水面上形成的水泡是暂时产生出来的,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水面上形成的水泡,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世间任何的感受,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感受,你们都应该用正确的智慧这样去观想:「感受是暂时产生出来的,与这个世间存在的时间长度相比,感受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感受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

    比丘们!如同在天空中出现的海市蜃楼,如果一个有智慧的男子他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能明白,这些海市蜃楼中的宫殿楼阁是虚幻不真实的,是暂时产生出来的,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海市蜃楼中的宫殿楼阁,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世间任何的念想,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念想,你们都应该用正确的智慧这样去观想:「念想是暂时产生出来的,与这个世间存在的时间长度相比,念想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念想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

    比丘们!如同一个木匠,他到处寻找坚固可用的建筑材料,他拿着斧头来到深山密林之中,看见了一颗高大的芭蕉树,他看见芭蕉树的茎干如此的粗壮,以为芭蕉树的茎干就是他要找的可用之材。于是他就砍断芭蕉树剥开芭蕉树茎干的皮想要获得坚固的建筑材料,可是他忙活了很久才发现芭蕉树的茎干根本就没有坚固的实心,全部都是些柔软不堪的茎柱,斧头稍微碰一下就烂掉了。如果一个有智慧的男子他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能明白,这些芭蕉树的茎干是没有坚固实心的,是不能用来做建筑材料的,芭蕉树也是暂时生长出来的,与这个世间存在的时间长度相比芭蕉树存在的时间很短,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芭蕉树不仅没有坚固的实心,还不能永远存在,不能永恒保持不变!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世间任何的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行为,你们都应该用正确的智慧这样去观想:「行为是暂时产生出来的,与这个世间存在的时间长度相比,行为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行为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

    比丘们!就如同表演魔术的魔术师和他的徒弟们,这些魔术本来就是虚假不真实的障眼法,如果一个有智慧的男子他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就能明白,这些魔术师和他的徒弟们变化出来的物品都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不是他们凭空变出来的。魔术实际上就是障眼法,只是用特别的方法欺骗了观众的眼睛,让观众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魔术是虚假不真实的,欺骗观众眼睛的方法是暂时产生出来的,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观众识破,消失不见,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比丘们!魔术哪里是真实的?魔术欺骗观众眼睛的方法哪里能够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呢?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世间任何的认识、分别、判断,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