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四百八十三章 死后的体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三章 死后的体温 (第1/2页)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毘舍离的大林重阁讲堂,有一天傍晚的时候,佛陀静坐禅修完毕后,就来到讲堂,佛陀坐好后,就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你们从现在开始到死去的那个时候,要一直保持正念、正知,也就是说你们在世间余下的日子里要保持正念、正知。这是如来对你们的教导。

    比丘们,什么是保持正念呢?就是你们要将注意力集中专注在身体上,专注在对身体的观想上,这样就是有正念,你们这样精进的修行能够熄灭、除灭、降伏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愁;你们要将注意力集中专注在感受上,专注在对感受的观想上,这样就是有正念,你们这样精进的修行能够熄灭、除灭、降伏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愁;你们要将注意力集中专注在内心上,专注在对内心的观想上,这样就是有正念,你们这样精进的修行能够熄灭、除灭、降伏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愁;你们要将注意力集中专注在念想上,专注在对念想的观想上,这样就是有正念,你们这样精进的修行能够熄灭、除灭、降伏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愁。

    比丘们,什么是保持正知呢?就是当你们走路前进、后退的时候,只关注前进、后退的身体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眼睛前看、后看的时候,只关注前看、后看的身体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的手臂或大腿伸展、收缩的时候,只关注肢体伸展、收缩的身体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穿法衣、拿饭钵、外出化缘饭食的时候,只关注穿法衣、拿饭钵、外出化缘饭食当前正在做的那个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喝水、吃食物、咀嚼食物、尝味道的时候,只关注喝水、吃食物、咀嚼食物、尝味道当前正在做的那个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上厕所解小便、大便的时候,只关注解小便、大便当前正在做的那个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当你们行走、住宿、坐下、卧躺、清醒、说话、沉默的时候,只关注行走、住宿、坐下、卧躺、清醒、说话、沉默当前正在做的那个行为,不关注其他的行为,这样就是保持正知;

    比丘们,这就是保持正念、正知的法义,你们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死亡都要保持正念、正知,也就是说你们要保持正念、正知在世间度过余下的日子。这就是如来对你们的教导。

    比丘们,当修行人保持正念、正知,管束好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放逸,精进的去修行的时候,如果这时,他生起了快乐的感受,他就会这样的去观想:「我现在生起了快乐的感受,这个快乐的感受是由条件生起来的,没有前提条件这个快乐的感受是不会生起来的,这个生起快乐感受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这个生起快乐感受的前提条件就是我的身体,然而我的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我的身体是由各种条件生起的,是受到各种条件控制和支配的。那么由这个无常,需要条件,并受到各种条件控制和支配的身体生起的快乐感受哪里可能永远存在,不发生变化,永恒保持不变,永远拥有呢?」比丘们,什么是无常呢?就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这就叫无常。这些修行人,他们将身体与快乐的感受观想成是无常的,是会衰败、消散、灭尽的,他们由此从欲望中解脱出来,甚至于他们的内心连任何念想也不生起。他们经常这样的去观想、去修行就能最终灭尽由身体与快乐感受生起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他们经常这样的去观想、去修行就能最终灭尽由身体与快乐感受生起的潜在贪爱、喜悦烦恼。

    当修行人保持正念、正知,管束好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放逸,精进的去修行的时候,如果这时,他生起了痛苦的感受,他就会这样的去观想:「我现在生起了痛苦的感受,这个痛苦的感受是由条件生起来的,没有前提条件这个痛苦的感受是不会生起来的,这个生起痛苦感受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这个生起痛苦感受的前提条件就是我的身体,然而我的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我的身体是由各种条件生起的,是受到各种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