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语_论道之二:绝仁弃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论道之二:绝仁弃义 (第1/3页)

    发贴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贴时间:2010.1.11

    凡人是一本罕见的奇书。

    有人说,凡人奇在构思巧妙,气势恢弘;有人说,凡人奇在想象丰富,天马行空;有人说,凡人奇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在贫道眼里,凡人最为神奇之处,在于“践踏仁义,藐视礼法”。

    下面以金庸武侠作为对照,来论证这一观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仁、义、礼”是它的核心,写小说的,除非毫无思想性可言,否则罕有不打这几块招牌的。比如金庸武侠中的主角,除了韦小宝是极端的个案之外,其它的那些大侠,几乎个个都是“仁义”大哥,而在《鸳鸯刀》中,金庸更是直接喊出了“仁者无敌”的口号。金庸之所以能被广泛认可,其作品被视为经典,甚至进入到中学课本,与其思想契合传统,能够轻易融入主旋律不无关系。

    凡人却毫无疑问是个另类。凡人不是一部普通的快餐小说,其中人物的行为不是随意的,无原则的,而是带有极强的思想倾向性的,正因其中有较深的内涵,凡迷们才敢把其它QD小说戏称为小白书。

    凡人中的人物,有很明显的思想倾向。但他们的思想,却与传统儒家思想背道而驰,说得夸张一点,几乎是把儒家的“仁、义、礼”踩在了脚下,用力地践踏。

    (一)、绝仁

    “孔曰成仁”,“仁”在儒家思想里是摆在头一位的。

    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而且爱别人还要胜过爱自己,所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是被大肆宣扬的,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信你看那些历史上被推崇的正面人物,哪一个不是道貌岸然,爱心泛滥?开口闭口为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似乎全天下人都是他儿子,非得要他老人家cao心才行,少了他的关爱,别人就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

    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要象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象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趋避之”;要象徐九经那样,“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凡人中的人物却完全不是这样。以主角韩跑跑为例,心里就根本没有什么苍生黎民的概念,他从来不cao心别人的死活,决不会象其它小说的主角那样,时时不忘拯救苍生,完全没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完全没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觉悟,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修仙大业,最想拯救的是他自己,所以拼命地修炼,拼命抢夺灵药器材,以求早日进阶,顺天续命。

    在跑跑的心中,没有“仁”的概念,跟他这种人,你不用去扯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要滥杀无辜”之类的屁话,到了要杀人的时候,他是决不会手软的。比如在第五百三十一章《赠宝》中,跑跑把一堆淘汰的法器和洞府赠送给了公孙杏,一些不明真相的道友可能会发出“真是好人哪”之类的感叹,WY却话锋一转,揭开事实真相:“当然留给此女的法器和法宝,对韩立来说,也是丢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般存在。至于这座小岛洞府,韩立更是在这些人没有到来之前就早已决定,闭关出来就马上弃之了。否则,韩立可不会让中年修士等人轻易地离去”。

    对于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人,跑跑历来都是立下杀手,毫不手软的。比如第二百零二章《灭口》中,被赤脚汉子发现了手里的“青凝镜”之后,跑跑担心被掩月双娇的祖母报复,立马起了灭口之心。对此赤脚汉子有清醒的认识:“如今,阁下是打算杀人灭口了!看来发下毒誓,阁下也不会相信的!”跑跑也很干脆:“没错!我只相信死人不会泄密!”

    再比如第五百六十八章《强敌》,跑跑一旦发现来了强敌,接下来可能会有一场大战,为安全起见,立马用噬金虫变化的巨矛,将先前潜入的不知名修士灭杀,毫不留情。

    跑跑这种“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和“仁”的思想彻底背离,在儒家卫道士的眼中,不仅仅是自私那么简单,简直就和恐怖分子没啥两样,如果以儒家传统思想来评判,恐怕要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了。

    (二)、弃义

    “孟曰取义”,“义”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义分是非。在儒家看来,分清是非,坚持正义,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你要“舍生取义”,要有为正义牺牲自己生命的觉悟。在组织上叫你去做事的时候,你不能嫌麻烦,要“义不容辞”;在组织有需要的时候,即便是叫你去卖身,你也要“义无反顾”。

    搞清楚是非对错,站稳立场,是“义”的关键。对的一方,就是正义的,错的一方,就是邪恶的,所以在分清大是大非的前提下,站好立场,抢先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就能理直气壮,大义凛然;而一旦站错队,就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越是努力,成绩越大,就越反动,越为人所唾弃。

    在金庸武侠中,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它的故事情节,经常放在朝代更替、外族入侵的时代背景之下,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划条线,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义士谁是汉jianian,一目了然。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在襄阳抗击元军;《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领着明教抗元;《碧血剑》里的袁承志,助义军抗清;《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志在反清复明。即便是其它没有外族入侵情节的书中,好人坏人,正义邪恶,也是界限分明、清清楚楚的。

    而在凡人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