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凡人一书的风格 (第2/2页)
者在描绘过程中,基本不评价、不引导,对各种事物的刻画基本是很客观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很深,在作品中很难判断作者对书中各种人物、事件的喜好。这是典型的谨严风格 综上,凡人有三大风格:简约、平淡和谨严。本人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希望作者忘语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至少在凡人写完以前应该坚持坚守这样的风格,保持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15楼:飞行的苍蝇 我对凡人的评价: 凡人修仙传是第一部高清晰度小说 高清晰度是什么意思,以一个曲线为例,当把一个在低清晰度下看起来很完整圆滑的曲线,放大到高清晰度模式下显示,结果发现,曲线完全变样了,一点也不圆滑了,每相邻两点之间的连接完全是直线,曲线变成了锯齿形的线条。 凡人以前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的模式,但是因为还没有发明高清晰度显示模式的小说,读者习以为常,觉得现有的文学创作模式已经很清晰了,看不到锯齿形的线条。 凡人修仙传的出现,让读者大为惊讶,原来小说的情节过度还可以细致到这个程度,忘语等于在高清晰度显示模式下,对那些看得清楚的锯齿形线条又加工了一番,相邻两点之间的直线再次画成圆滑的曲线。 我举一个例子,韩立在太南小会上出人意料的发现了升仙令,最后凭借此物加入了越国七派,为了突出这个情节的离奇,忘语“设定”韩立在太南小会上没有打算参加什么升仙大会。 这样一个带引号的“设定”出现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理所当然,大家都不觉得突兀,大家早已经习惯这样的设定了。 当我第二次阅读凡人修仙传的时候,看到了韩立经历了长春功、墨大夫、余子童、金光上人、万小山等人和事物,对修仙从懵懂无知到初步了解的过程,突然发现这个“设定”根本就不是设定,是逻辑上清晰无比的发展结果。
后来再多次重读这本书,越看越吃惊,这本书对情节过度合理性变态般的追求,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高清晰度小说。 尽管忘语本人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是凭借他本人的惯性在创作,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大部分杰出的发明创造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我再说说那个清晰度。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本来不打算参加擂台赛,但是阴差阳错,莫名其妙地被推上擂台,并且大获全胜... 读者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一般很少会追究主人公为什么“本来不打算参加擂台赛”,真有追究,可能是经不住追求的,十有八九作者是为了凸显故事的离奇和巧合。 凡人中,韩立到太南谷修仙小会,忘语也说韩立不打算参加升仙比武大会的,我当时的阅读感受也和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感受一样,等第二遍看凡人的时候,却发现韩立的不打算升仙比武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前面故事发展的过程清晰无比地在昭示着这一点。 绝大多数读者第一遍是看不到这一点的,第一遍你根本不会想到凡人有这么多这么细致的铺垫和伏笔,完全是润物细无声。 另外,凡人中也有很多“失误”的的细节(包括韩立的),能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犯错,比如锁了门结果发现没拿钥匙,上飞机场忘记了带身份证。 如此,凡人是一本完全描述虚无缥缈神仙世界的书,但是却能让我们觉得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一样。原因就在于凡人的故事中,社会逻辑的高清晰度,清晰地让你觉得是真的一样。 楼主回复: 苍蝇书友,你只是说明了清晰度的问题,但你并没有说明产生这种清晰度的原因。 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清晰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果。 1、逻辑性。从头到尾的逻辑性,这种连续逻辑性是清晰度的基础。你举得武侠小说例子里就谈到这个问题,以往的武侠作品只是注重了最后结果和部分过程。而忘语如果来写的话,他可能从逻辑上将上垒的原因,中间打擂过程,最后倒地姿势从头到尾都写出来。 2、叙事视角。很多作品作者都是从万能的角度来叙事的,连主角的心理、性格等作者都有所掌握,并且从各个角度来写事情。读者在阅读这种全知视角时,也是追寻作者的描写角度,是作品中万能的掌控者,这种情况下,读者并不能获得完全的代入感觉。 凡人采取的是一种自始至终的第三人称作品角色视角下叙事的。读者在阅读是,能够始终获得一种全浸入式的阅读体验,感觉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主角。 3、语言风格。凡人语言的风格简约而平淡,语言清新自然,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有大的跳跃感,很亲切,容易代入。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