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山村秋雨 (第2/2页)
有心情像周逸这样闲逛?还不如在家里干点琐事,估计周逸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想法吧! 整个周家村说大也不是很大,约有百来户人的样子。这些人家大都住的平房,有楼房的人家还是少数。主要是因为这些人住惯了平房,觉得这样方便,避免了上上下下的麻烦。 房子都还是老式的房子,周逸估计这些房子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有的甚至存在了两百多年了,主要以木石结构为主,显得古风盎然。屋顶的瓦片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焕然一新,乌黑的瓦片上甚至泛着青光,无不彰显着它悠久的历史。 走着走着,周逸就走出了村子,眼前突然一亮。这时一条通向山里的路,与其说是路,倒不如说是小径。是村里人上山砍柴或者采山货的时候劈开的小径,约有二三十公分宽,此刻经过雨水的浸泡,显得泥泞不堪,周逸也就没有继续走过去。 周家村背后的这座山其实是一段山脉中的一条支脉,山倒不是很高,约有两三百米的样子,不过绵延数里,是南方不多见的山脉。周逸只知道村里人都称它为“茅山”,想必和那座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的道教名山有些关系吧! 烟雨朦胧中,整座山被一层薄薄的雨雾所笼罩,完全看不真切,一眼望去,只能看见墨绿的轮廓若隐若现。 既然没有上山的打算,周逸只能返回,向村子的东面走去。村子的东侧是一座小型的水库,据村里老一辈的人说,这座水库还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村里的人一担土一担土的建出来的,整个工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就完成了。这个记录放到现在可能不足为奇,有了机械设备的帮助,即使是时间再缩短一点也能完成,可是当年却完全靠人力就完成了这样的壮举,可见当时农民的建设积极性有多么的高。
现在这座水库基本上已经弃置不用了,只有在大旱之年才会开闸放出一些水来提供灌溉,所以村里就将它承包给了一个外地的水产商人。好在这只是一座小型的水库,要不然还真是没有人来承包。那个商人平时是不来村里的,只是派了一个人帮他管理这片水库,那个人就住在水库边搭建的小屋里。 也许是认为下雨天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那个管理的人也没有出来,小屋的门紧锁着。周逸只是在水库边驻足了一会儿,看了看被雨水打得斑斑点点的水面,以及不断在水面上露头呼吸的鱼儿然后就离开了。 这座水库在没有被承包之前是大家钓鱼玩耍的好去处,夏天非常炎热,就有不少毛孩子跑到这里游泳消暑。只是后来有人在这个水库里出了事,从此大人们都将自家孩子看得很严,不允许他们到这儿游泳。但是对于那些钓鱼爱好者来说却没有影响。 早些年的时候,有人在水库里投放了不少鱼苗,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水库就成了钓鱼者的好去处。这一除了常见的鲫鱼,鲤鱼,鲢鱼,鳊鱼外还有凶狠的乌鳢,也就是常说的黑鱼,甚至连甲鱼都有。 村里有个人叫周国盛,是个打甲鱼的高手。他能够在岸边就能看到甲鱼浮头换气的动静,然后将手中的甲鱼枪甩出去,因为前端的铅砣比较重,可以甩出很远,这时候他就会看好铅砣的飞行轨迹,当看到差不多到甲鱼换气的地方时,就用手止住转动的盘车,铅砣就会落下,运气好的可以直接将甲鱼砸晕,再通过鱼线上一排的甲鱼钩将甲鱼勾上,然后拖上岸来。 前些年还看见周国盛拎着甲鱼枪,带着小札凳,骑着摩托车到处找地儿打甲鱼,那年头的野生甲鱼可没有现在来的贵,他也只不过将这当作爱好罢了,并没有以此为生。但这些年却很少看见他出门打甲鱼了,一来是年纪比较大了,二来则是现在野生的甲鱼越来越少了,全被人们用各种工具捕捉殆尽了。 “让它们休养生息,莫要打光了,以后可就看不着咯!”当别人问他现在野生甲鱼这么贵,为什么不继续打甲鱼的时候,已经六十岁的周国盛总是这样答道。没想到号称“甲鱼杀手”的他竟然是个朴素的环保主义者。 不过老一代的捕猎者大都是像他这样的吧!从东林叔那儿,周逸知道老一辈的猎人们都自动遵循着“三不杀”:未成年的小兽不杀,怀孕的母兽不杀,通灵的动物不杀。 和现在一些为了利益,不管是不是珍稀物种,不管是否濒危物种,都照样滥捕滥杀的人相比,这些老一辈的猎人才真正配得上“猎人”这一称号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