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巧遇后的决定 (第2/2页)
好,了解现在文学的趋势。但是我个人读的最多的还是名家名作,里面很多精华,永远吸取不完。 张杰华:在记者与作家之间,你会怎么抉择?为什么会这样抉择? 时晓梅:记者是我暂时的职业,写作是我一生的爱好。 张杰华: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对于写作,你未来的怎么定位的? 时晓梅:一直在写长篇《去那陌生的地方》,目前还没有完成。对于写作这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会用我一生的时间去做这项工作。 张杰华:你对文学活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你认为我们要办好这样一场有规模的文学活动,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呢? 时小梅:文学活动很好啊,更有利于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张杰华:很高兴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这次采访,我们也期待看到你的更多的优秀的作品,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也预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幸福平安。 时小梅:也感谢你的采访,祝好。 写在后面的话: 把李柏林和时晓梅放在一起采访,有我刻意的安排。 首先,她们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而且是同一届、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在同一个校园里度过了自己几年的青春岁月。其次,她们都是从河南来到安徽合肥读大学的,都经历着从一个省到另外一个省的异地求学生活。再次,她们都是在求学完成以后回到故乡,都是在故乡从事着记者编辑的工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们的作品的情感都很细腻,很受读者的欢迎,能代表青年写作者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都是莫逆文化签约作家的实力派。 太多的相似点让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首期的莫逆专访就锁定李柏林和时晓梅。 PS:下一期莫逆专访锁定了西北与江南的两位才子,敬请期待! 张培亮,2015年3月3日 篇三:沉默作文 沉默作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我们的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然后老师会问一句,你们是选择爆发还是灭亡啊?我们就异口同声地拖着长音来一句:“灭亡!”然后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也许不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太沉默,但是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回敬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想和那些与我道不同的人多费口舌.”其实我和朋友们的话很多的,而且常会让她们大笑起来.我和我同桌都很喜欢笑,所以我们每天都会狂笑几次,弄得别的同学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看我们. 我曾在周记里写到:“当我感到委屈了,迷茫了,甚至绝望了,世上没人理解我时,我只好沿着“沉默”这条“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老师对此的评语是“也许沉默才是最好的方式.”也许有的时候沉默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就像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说出口,因为也许在你说出口的那一刹那可能就回失去那种美好的感觉,而沉默可能会使它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回忆那种朦胧的~美好的暗恋滋味…… 成长历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蜕变.但是难免会有些伤痛.在你的伤痛让你不堪忍受时,你可以和你最信任的人说出.但是千万不要对那些喜欢说别人闲话的人说,因为既然他会和你说别人的闲话,他同样会把你的伤痛展示给别人,而这只回让你的伤痛加深.对这些人沉默还是你最好的选择. 不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在沉默中爆发,也要沉默下来想一想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沉默作文无数次,在梦中惊醒,仿佛是你站在我身边,为什么?我不懂,多少次,距你以千里之外,却有独自黯然神伤,走在街上,好怕遇上你,却有无数次在梦中想你,每天游离于键盘于屏幕间,只为不会在某一刻会与你相遇。而心中却无数次在念着你,我知道,我不能,否则,也许会让你们行于陌路。 为何让我遇见了你们,在我彷徨的时刻。 终于,我学会了沉默,不为什么,只为让我独自游走于这让我醉生梦死的世界! 篇四:高三作文:“以沉至国”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爱国的话题从来不曾休止过,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不乏芸芸爱国将士。 爱国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上对其偏执的体现,是言语上对其无比尊重的描述,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爱国故事流传至今。随着启蒙思想的、文艺复兴。当思想和文化到了巅峰造及的时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很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归附感更为明显。而爱国的方式也形形色色。 如今我摒弃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忠义爱国志士,摒弃了那些以死进谏的圣贤谋士,摒弃了那些用文笔辞赋来扞卫国之尊严的文豪,只为那淡定从容的纵身一跳,留下无法形容也无法猜透的爱国情深。清末国文——王国维。 王国维于清朝末年赙仪皇帝时提携的学士,为感激赙仪的知遇之恩,王国维倾其毕生的文学造诣尽心尽力的为清朝的颠覆而努力!可惜的是当时清朝气数已尽,费王国维一人之力能挽回,加上当时改革的潮流更为符合当时的局势,也更能从更本上挽救中国,人意识到的是清朝的无能,并非王国维的盲从。但是不管是愚忠也好,盲从也罢,王国维最后选择的方式都是值得一惊的。也为世人所惋惜。 他没有挥刀自刎,没有纵身悬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是安静的安静的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自没,没有人预料他会有此一步,走上这条路似乎又是他早就决定的,尽管他临走前出席在所有他应邀的场合,没有任何的异常,生活工作一切照旧,我无法想象他的淡定和从容,无法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心境,一种决然的心在他的内心安稳的滋生却不留痕迹。当时的昆明湖水位很浅,连他的后背衣服都未打湿,可以想象他是在淤泥中窒息的,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当初对清朝陪葬的感言终究成为现实,是不得已还是遂愿,如今已无法考证,只是这样的情怀我无法把它不视为是对国的忠心。对君的恳诚。 也许对王国维还是众说纷纭,然而所有的看法对已故的老者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遂愿了随心了便安息了。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