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贞观_第五十三节 油锅除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节 油锅除魔 (第1/2页)

    月上中天,银辉如水。

    泾阳帅府黑漆大门洞开,兽面锡环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廊下八只大红绢灯上透映出黑色的“尉迟”两字,二十名身着铠甲的卫士肃立门前。前面的场地上黑压压人头攒动,挤满了车马轿子,显得狭小拥护。受到邀请的军士乡绅、街坊俚老,引浆贩夫,各色人等排着长队,进了府门,一路前行,直奔后院。

    指挥着二百名泾阳城中请来的厨子忙了大半个下午,看看主打菜准备得差不多了。甘林解下围裙,来到后院的空地上透透气。

    这块空地平常就是门神爷习武的地方,现在周围都用红色的缦布围了起来,空地中央,放着口大锅,熊熊的火舌正舔着锅底,旁边的条案上,放着各式调料和一个蒙着红布的大铜盆。

    铜盆里,装着大半盆酱油、醋、香油,还有切成丝的葱、蒜作料。揪去翅膀、除掉大腿的新鲜蚂蚱在铜盆里泡着。今天,它们是正餐的主角。

    围着大锅,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四十多张大桌。桌面铺着唐军制式的草绿色毡毯,桌上放着难得一见的大栆、花生,还有核桃,这可是门神爷款待皇上钦差时才舍得拿出来的珍藏。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却是白瓷大碗中清亮亮的井水,看着都让人解馋。

    一想到在大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甘林就兴奋不已。

    但凡饕餮之事,本就是自己一向所爱,而关于食物和食材的一切,来到大唐以后,则有着更深的体味。

    在后世,常年奔波在外,心中那份对家人的愧疚,让甘林总是留心对沿途之上那些美得让人“黯然泪下”的食物进行点滴记录。每每回到家中放下背囊,头一件事就是还原舌尖上的那份甘美,用心呈给家人,让所爱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各地的佳肴。

    而这些被一次次归家幸福感串接起来的美味,食材却往往十分简单。

    无数次的眼泪和拥抱证明,真正能够打动家人的,未必是所谓的饕餮大餐。有时候仅仅是甘林曾在兰州不起眼的某个路边摊中吃到的拉面;或是在银川不知名的小店里喝下的一碗牛杂清汤;最有阵仗的,也不过是北京银锭桥头一方炖得香嫩细滑的老汤卤煮……

    对从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店里凭点滴记忆“偷学”来的手艺,甘林从来信心实足,不用担心挂一漏万走了样,更不用考虑火大火小没了“饭店味”。之所以能够让家人竖指高赞,也勾起自己无限的怀念,关键在于心灵的感受,有了这一味,百味自在其中。

    每当解下围裙看着一家人围着餐桌夸张地大嚼出声,享受着女儿搂着脖子亲腮的夸赞,甘林都会眼眶潮湿,立马被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巨浪拍在了沙滩上。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生活“真滋味”吧!

    在后世也曾见识过关于天朝内外豪客夜宴的报道,排场盛大,轰动一时,绅士名媛粉墨登场,宝马雕车香满路,要喝酒、要品茗、要赏景、要碧鬟研墨、要红袖添香,而后才款款入席。至于吃什么,怎么吃,仅是个幌子,和谁吃、推杯换盏中的利益交换和权力勾兑,才是溢光流彩、一派软香下尖利的内核。

    甘林唇角浮起轻嘲的笑容,哥今天开宴,绝非不知人间疾苦的小布尔乔亚男女的沙龙聚会,更不是烧钱打脸的自我啃噬。真正的美食佳宴可不是靠排场堆出来的,忘记了“谁知盘中餐,粒料皆辛苦”的古训,无论多么奢华的排场,也无非是在杯底盏侧一闪而过的看客,真正的老饕行列中,没有这号人!

    甘小子今天要给大家打个样,什么是美食,什么是饕餮本色!

    ……

    客人们到得很早,一个个脸上溢满了兴奋。

    下午每家都分到了一桶从新井里汲上来的甜水,大人小孩高兴得直蹦。听说晚上甘将军在帅府高宴,接到请柬的和没接到都往帅府这边涌,整个泾阳城天还没黑就交通赌塞了。

    等巡检司的衙役一脸慌张地跑进来禀报,门神爷和甘林才知道原定的宴请范围实在是太过保守。如果真按各行各业来一个代表凭请柬入场,明天日头一出来,大半个泾阳城的父老乡亲可就让咱爷们给得罪光喽。

    小甘一拍大腿:“也好,咱这宴与其说是弘扬美食,不若说是传授技艺,自然是来的人越多越好!”

    门神爷的看法更具战略高度:“吃,吃光这群魔头,吃出个丰衣足食,万事太平!”

    话说得有点大,但一点也不过。

    盏茶功夫,帅府亲兵打马而出,一路高声喊叫:“大帅有令,自此六日,每日午晚均将在帅府设宴款待四方,每家一名代表,概无遗漏。请各位以请柬为准,如期而来……”

    日落时分,手中有请柬的喜滋滋地向着帅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