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工商开始影响农业(改) (第1/2页)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正在书房看着来自山西的奏章,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归结起来就是,山西人口大量外流务工,挖煤,运煤,运煤铺设的铁轨占用了很多良田,很多乡绅抱怨雇不到足够的佃户,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朱元璋将奏章放到一边,脑子里却是在想着目前大明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工业品大量涌入大明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化肥的产生,将彻底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想要更好的收成你必须买化肥,买化肥就必须用农业产品去换取工业产品,这简单的一来一去,将以前农村那种部分口粮,部分储备,部分缴税的形式给打破。 组织生产的形式变了,松江府附近的农村,现在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农庄出现了。 乡绅转化为更大的地主,大量使用耕牛和雇工进行产业化生产,大量使用化肥。 不要小看这一转变,乡绅正在转化为农业资本家,新的生产方式不需要那么多佃户,佃户进入工厂转化为工人,组织生产的方式变了,跟不上脚步的旧生产方式的乡绅地主将在农产品竞争中失去土地沦为工人。 因为工业品已经渗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你在自己的地方上收地租,粮食收上来后,除了交税基本上就储备起来,不需要跟外界产生商品交换。 粮食自己有,想吃rou,自己养的鸡鸭猪,布匹自己养蚕自己织布,教书学习有族里办的族学,用的椅子桌子什么的,佃户里也有好手,说一声就给你做好了送上来,个人与个人之间总是有交换产品的需求。 但村与村之间,地主与地主之间则完全可以不产生任何商品交易往来。 朱元璋心中暗自吃惊,尽管当时和吴凡制定计划时,朱元璋认为顽固不化的直接杀了,吴凡赶紧说:“没必要,直接用工业品碾压过去,现实将分分钟教会他们什么是工业社会,什么叫有钱才是硬道理。” 现在进入了吴凡说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商品交换活跃,乘着大明人口还没有发生大规模增长,以及高产量的农业品的引进,扶持农庄这种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尽力的压底农产品的价格,打破小农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 佃户为了更高收入进入工厂成为工人,旧地主却无力提高佃户待遇留住佃户,如此循环下去,旧的生产方式终将消失。 一切都成了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商品了,哪个地方的出的价格高人力就往哪里流动,哪个地方的利润丰厚,资金就往哪里流动,这一切传统的儒生是无法用传统的道德来绑架的。 朱标此时走了进来,脸色有些憔悴,朱元璋看着朱标的脸色叮嘱道:“注意休息,每个人的体质和精力不一样的,累了该休息要注意休息。” 朱标苦笑说道:“《东宫日报》各方面已经成熟,现在保持不亏不盈。” 朱元璋听后点点头说道:“你我父子所要做之事前无古人,一代人完成不了,更要防止人亡政息,否则我们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吴凡那个世界的建国者能成事依靠的是一群有同样理想抱负的精英充分迎合底层百姓的利益才得以建国,而我们目前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权力,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新的利益集团还没有成长起来,估计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我们注定要孤军奋战。” 朱标听后却是笑道:“不知道后人会怎样评价我们?” 朱元璋说道:“后人会评价我们是开天辟地的圣人,后人将佩服崇拜我们,但我更相信大多数后人不愿意活在我们统治的时代,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洪武二十二年,以松江府为中心,开始普及新式义务教育,儒林在震荡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东宫日报》发表了文章连载《论社会发展》。 刚开始时,《社会发展》第一天所发的文章引入了生产力的概念,讲的是上古时期人类是怎么打猎,怎么生产,怎么分配食物。 第二天,讲养殖和农业进步,生产力发展,铜器出现,怎么进入到奴隶社会,以及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分配方式。 儒生还没反应过来的第三天,《社会发展》连载的文章讲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铁器出现,帝王中央集权政权出现,这个集权的组织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佃户和地主的客观存在和依附关系,以及儒家在这里面所起到的作用。 儒林真的震荡了,摆事实讲道理,太过于直白让人无法反驳。 吴凡在实验室抽空看着《东宫日报》,这不就是中国的政治课上讲的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