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_第2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第3/3页)

的,不像旧社会,挣的钱大部分还要给地主家里的。”

    孙秋芳把钱都扎起来,准备去存银行里去。现在家里也有好几千了,以后不愁没钱用了。听着苏长荣的话,她又想起之前听到的事情,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止以前,现在工作都不好做。刚刚我回来的时候,就看着陈嫂子挺不高兴的,我这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厂子效益不好,好多人都准备下岗了。陈嫂子之前丈夫和儿子媳妇都在厂子里,这次也不知道能留几个了。我看她那个样子,估计形式不大好。”

    听孙秋芳这么一说,苏敏也想起,这两年好多国营厂子的生意是不成了。而且后面会陆陆续续的倒闭。也是因为下岗职工多了,城里的小生意才慢慢的多了起来。

    不过她现在又多想了一件事情。

    “爸妈,要是陈嫂子他们下岗了,咱家这棚屋还能租吗?到时候厂子要收回去的吧。”

    孙秋芳和苏长荣也想起了这么一茬。这棚屋本来就是占了小区的地的,陈嫂子一家子在厂里,又有个小干部,所以这也没人说啥。但是要是真的下岗了,这棚屋估计也保不住了。

    “那咱不是没地方住了吗?”孙秋芳心里着急起来。别的她管不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可不能没有。

    苏长荣也担心这个,特别是现在家里收的货多了,总要有个稳妥的地方放着,要是没地方住,这也不能摆在大街上的。

    苏长荣和孙秋芳都是喜欢未雨绸缪的人。知道了这个可能之后,两人也商量着换地方住了。不止他们这边要走,孙海那边也要跟着一起才行。当初把孙海叫出来,现在又一起做生意,当然不能让他出去另外找房子了。

    趁着生意不好,孙秋芳干脆让苏长荣守着摊子,她自己出去找房子。

    现在外面的房子都不好找,大多是重新分配的房子。一大家子人住一个房子,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用来出租了。

    倒是有些棚屋还能出租,但是孙秋芳想到现在的形式,也不敢再租棚屋了,担心刚安顿好又的租地方住。

    找了大半个县城,都没找到住的地方。孙秋芳想起朱强在城里待了这么多年,又是在菜市场工作的,平时接触的人多,没准知道哪里有房子租。干脆去超市场找朱强了。

    “要租房子?”

    朱强把让张慧帮着看摊子,腾出手来和孙秋芳说话。他想了想道,“房子倒是有,空了挺久的,就是窗户和门都破了,得另外修补。而且好久没人住了。

    孙秋芳一听有房子,眼睛就亮了,“是咋样的房子啊?咋没人住呢?”

    “不是那时候特殊吗,家里人去国外了。这房子就给亲戚家里管着了。不过人家亲戚也不好住他们的房子,所以一直空着。要是你们想住,我就去帮你们问问。人家去了国外,估计一时半会的也回不来,你们最少能住几年呢。以后看到合适的再租也行。就是这房子窗户和门,你们要是住进去,都得自己装了。”

    听着这还要自己花钱装窗户和门,孙秋芳心里又觉得一阵rou疼。还没住房子呢,这钱倒是先花出去了。但是现在不好租房子,也难得能碰上一个能租的。她道,“我先回去和长荣说一声,让他过来一起看房子去。”

    朱强笑道,“行,你什么时候过来,我什么时候领着你们去看。反正离着咱们这不远。”

    孙秋芳离开菜市场后,就直接去摊子那边找苏长荣了,把房子的情况说了一遍。

    苏长荣倒是大方,“租啊,不就窗户和门吗,咱自己装也花不了多少钱。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了。我刚就想着啊,咱租个房子也好。敏子都这么大了,总是住棚屋也不好,以后上学了,人家同学来家里玩,看着咱们住棚屋,以后敏子多不好意思啊。”

    “这个倒是的。”孙秋芳也想起了这茬。她和苏长荣觉得住啥子都无所谓,能住就成了,但是孩子确实不能这样。人家城里孩子好多都住楼房了,他们这住个木屋里面,人家也会瞧不起自己闺女的。

    为了闺女,孙秋芳突然觉得花钱修窗户修门都不是事情了,“好,那下午你也别出摊子了,咱去把房子给谈了,早点搬进去的。这马上要大热天的了,住棚屋也难受。”

    朱强说的房子离着菜市场不远,和朱强家里也离着近,是一个队上的。以前这块地方不属于县城,是后来这边盖了厂子,有了菜市场之后,这地方就划到县城里面去了。但是这宅子都是都属于私宅。

    房子和朱强家里的房子格局差不多,虽然是个平方,但是有四间房间,堂屋也大。后面还有个厨房。只不过这厨房好些时候没用了,都破破烂烂的了。整个房子看下来,确实又破又烂。

    苏长荣抹了抹脸,“这何止要修窗户和门啊,这要大修。”

    好在这房主的亲戚没那么黑心。知道这房子破旧了,他们也舍不得拿钱来修,又不想以后亲戚回来看着房子太破了,听朱强说有人要租,也就租出去了,不过因着这房子修了之后要花不少钱,直接免了一年的房租。从第二年起,就要收租子了,每个月三十块钱。

    这房租不算低,不过这位置不错,关键是这房子临着一条小街,虽然比不上外面热闹人多,但是以后出去做生意方便。特别是苏敏提议以后家里可以挂个招牌,既能出去摆摊,家里这边也能做卖东西了。

    苏长荣和孙秋芳一合计,也不心疼修房子的钱和房租了,干脆和人家定下了。先租一年住着。免得租长了时间,人家房主从国外回来了,他们这还租不成了。

    房租的亲戚笑道,“人家在国外混出名堂来了,可好着呢。我这要不是自己家里房子够住,我也自己住进来了。”当然,她也没好说是因为舍不得这点修房子的钱。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