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崛起_第061章 制约因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1章 制约因素 (第1/2页)

    新技术的运用,让高欣辖区内的经济建设大大提速。在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公路时,广泛使用炸药、杠杆、滑轮及大量的新工具。使原本非常困难的工程容易不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厂、作坊中,由于研发出了老虎钳工作台、螺钉、螺帽。从而让工匠们在短时间内发明了简单的手摇、水力车床、钻床等最为原始的设备,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让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更高,品质更好。如果再弄出蒸汽机的话,高欣不敢想象。蒸汽机的出现就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那是令人向往的前景。

    高欣叹了口气!大量的优秀工匠不是说想弄到就有拥有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搞到大量的优秀工匠,除非到中原一带去去招聘,或去强抢,靠培养是不大现实。而中原一带的优秀工匠同样不好弄到手,别说优秀工匠是否愿意来,就算是愿意还面临着边境线上的层层关卡,想要通过不容易。

    高欣看了看麾下仅有的几名人才,明白他们心中所想。虽经一年半时间的同化、灌输新有观念。但他们心中对于传统做法还是情有独钟,总觉得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只要农业生产好,百姓就有吃的,那什么问题都基本解决,没必要搞什么工商业。

    “诸位,工商业一定要大力发展,不要因为暂时的销售困难而止步。一旦咱们辖区内通往外面的公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产品的销售不是问题,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咱们开始时制定的政策不能变,要牢记教育是根本,农业是基础,工商业是重点。光靠发展农业国家不会富裕,百姓的生活不会有大的改善,最多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工商业,才是富民强国的出路。

    下一步,咱们不仅要想办法扩大原来的工厂、作坊的生产规模,还要继续兴建无数的工厂、作坊。在山区、半山区动员百姓多种植桑树养蚕,为大力发展纺丝绸厂提供原料。你们想一下,随着护****的征伐,咱们的商路会越来越通畅,市场更广阔。”

    林子恢点头道:“将军,目前制约咱们工业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产品销售问题,最主要提人才问题。不论是各种冶炼厂、纺织、腊染、精加工、种植等,都缺乏大量的优秀工匠,这是我们目前无法解决的。”

    “子恢,人才问题一方面主要靠咱们自己培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要不就制定一个法律或法规,规定师傅传授徒弟技术,一旦出师后在几年内,徒弟要向师傅给予一定的孝敬费,那样师傅就能安心的传授徒弟,不让技术失传。”

    古代华夏的技术非常的先进,很多的技术都失传,原因就是每名师傅传授徒弟时都留一手,最后经过无数代的传授后,真正核心的技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一类的事太多,不仅仅是在各行各业的技术,就是华夏武术同样存在那样的问题。

    记得世后的考古研究,在SD一地方居然出土了汉代时期的一把菜刀。那把菜刀的钢质居然达到螺纹钢的品质,真是让人震撼。螺纹钢那可是制造枪炮的钢材。后世的华夏为了得到生产技术,向前苏联花费了大量的钱才购买回来。

    还有战国时期的宝剑制造技术,同样绝对的高超。能在铜里加入锡、铝等物质,从而让制造出来的宝剑更锋利,韧性更强。说白了,那是合金技术,在后世都是非常先进的。当然,那些技术都失传了。如果用一个法规能让各类工匠师傅真心传授徒弟技术,让各种优秀的技术能得到很好的传承,那绝对是值得做的事。

    好!这个方法可行。

    同意!这样能让工匠把技术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徒弟。

    徒弟孝敬师傅的费用要制定合理,最好时间不宜过长。

    看到手下几人纷纷议论,都表示赞同采取法规的方式确保师傅传授徒弟后有好的保障,杜绝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类的事发生。高欣心里挺高兴的,高欣明白,一旦那样的政策出台,会对各行各业的技术工匠的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既然都造成,那孙家诚就抽时间组织人手弄一个法规出来,然后提交民族议会讨论通过。”高欣乘热打铁,马上将此事安排下去。

    “遵命!”

    “对了,家诚,咱们接管的地盘越来越大,各地的司法建起来了么?”

    “基本都建立起来了,只有刚刚接管的地方还正在筹建。一旦地方上的司法建立后,捕快就位后,原驻扎在各县的护****士兵也大量减少。除了重发的要塞、关卡外,正常县一般只驻扎一个小队的护****,最多不超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