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崛起_第083章 现成的骨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3章 现成的骨架 (第1/2页)

    其实高欣心中非常的清楚,不论是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共和制,在目前的社会关系、人文传承背景下都不适合。百姓拥有的知识、思想认识还没达到那样的高度。就算是中原一带的精英阶层,估计也接受不了这类国体。相对来说,君主立宪制还有可能,只是能维持多长时间,只有天晓得。

    三权制不就是秦朝实行的国家制度么?同样不能维持长久,关键是人的欲望问题。皇帝想专权,想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利,就会想办法削弱宰相手中的权利。

    秦汉时期,宰相的权利非常的大,皇帝想下达什么旨,必须要经过宰相的同意,只有宰相同意后才能顺利的传达。否则就算是皇帝的圣旨同样会被宰相驳回。

    宰相要干什么重大的事,同样需要皇帝同意。如果皇帝不同意,不盖玉玺,再好的制度、政策无法实施。所以,秦汉时期宰相权利极大,是制约皇帝权利的关键。皇帝和宰相,说白了就是相互制约。

    御史台、督察院原本是国家的监督机构。可实际情况不是那样,因为监查人员是由皇帝任命的,所以最后成了皇帝的爪牙、枪手。皇帝看谁不满意,首先就是让御史发动攻击,随后皇帝再出手解决。

    皇帝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只能是削弱宰相手中的权利。从汉朝开始,皇帝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拉拢官员对抗宰相等。到了隋朝杨坚时期,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利,杨坚任命多名副宰相,其实,六部尚书都相当于副宰相,大家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宰相手中就没啥权利了。

    从隋朝开始,宰相的权利越来越小。就算是英明伟大圣明的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同样继承杨坚的那一套,多设副宰相,权利分散。其实就是权利高度集中,都到了皇帝手中。

    最搞笑的是,到了满清时期,皇帝连副宰相的职位都懒得设,那样还要支付副宰相的高薪水啊!满清皇帝干脆搞了个什么上书房行走,没有品位,皇帝觉得你有用,直接叫来身边,给个没品位的上书房行走。如果一段时间后,才能平淡,立刻打回原部门,继续任原职。到了这时期,皇帝手中拥有的权利已经达到了巅峰。

    同理,宰相权利欲望越大,就会想尽办法再上一步,达到上位巅峰。这类事在历史上同样很多。隋朝皇帝杨坚是篡外孙的皇位,李渊是篡表侄子的皇位,宋高祖是篡外孙的皇位。

    正是这样,高欣觉得建立什么样的国体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人。联邦、共和、君主立宪等国家制度再好,关键看交给谁执行。凭人的品格、人格是没用的,不靠谱,只能是全民提高认识,不被蒙骗,能辨别是非、真伪才是唯一的保障。

    高欣在大理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机缘巧合之下弄出了一个民族议会。从而为高欣建立共和制打下了基础,高欣不用理会其他人的想法,只要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土司、头人支持就成。毕竟护****掌握在高欣手中,加上各地土司、头人的支持,实行共和制应该没问题。

    听完高欣的解释后,林子恢、周挺、孙家诚、陈灿、高通等人才明白过来。貌似辖区内搞的民族议会、司法体系、政府职能、护****,其实就是简单、原始的共和制骨架。

    周挺道:“将军,你的意思是咱们建立的国家要实行共和制么?”

    高欣点点头道:“是的!框架咱们已经建立起来了,并运行了二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咱们不断的完善、总结,开始步向正轨。目前,咱们缺乏的是一部国家宪法,国号、国旗等,制度其实早已经在运行。”

    高欣的想法挺简单的,在辖区内大力发展工商业,让个人资本实力得到增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有钱人、资本家、工厂主、农场主等资产阶级。从而让国家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旦国家发展到资本社会,农耕文明会不由而同、不受阻挡的向航海文明过渡。迎来的是大航海时代,抓住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时机,就能让国家进入到工业化革命时代。

    高欣回想一下脑海中的历史信息,貌似南宋时期,华夏其实已经开始有个人资本主义的苗头,手工作坊开始出现工厂化、规模化转变。可在这个关键时期,南宋被蒙古鞑子给灭了,从而,刚刚冒出的资本主义苗头被彻底抹杀。

    明朝后期,华夏同样有资本主义苗头出现,遗憾的是被满清的铁骑给抹杀掉。而满清统治时期,国家没有什么发展,有的是灾难,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