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不能理解 (第2/2页)
?难道是二位贤弟学业大成,学校教授的东西都已学会?” 高欣迷惑不解,虽然目前各地的学校暂时只开展了小学课程,但那些数学不是古人能轻易就弄明白的,得循序渐进学习。况且,学校里还有一些更高深的数理化课本,是为天才级学生准备的。 高段氏尴尬的苦笑道:“阿欣,各地办的那学校,老身了解了一下,学校只教学生认认字,没有传授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子史集。仅仅是认字的话,二孩子没必要进学校读书。老身的意思是,你身边肯定有学识渊博的大儒,二孩子在你身边,请个有学问的大儒教教二孩子。” 高欣听后哭笑不得,身边有大儒,还常识渊博。高欣身边连个秀才都没有,那来的什么大儒。就算有几个精通八股文的腐儒、酸儒,全被高欣打发到学校教育人去了,谁知道在什么地方? “婶娘,说出来您不相信,小侄身边半个秀才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大儒。麾下的官员,基本都是实干型读书人,最多只能算识几个字。至于什么四书五经,估计也没人读过,就算勉强读过二本,也是半瓶醋,没用的。” 啊! 高段氏惊呼一声,高欣的话让她意想不到。建立了华夏国,官员中居然没有大儒,都是些什么人在管理国家啊?真的就仅仅是识几个字么? “阿欣,你说的是真的?” 高欣耸耸臂膀,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叹口气道:“婶娘,是真的。华夏国中几大部门的部长,相当于尚书一类的官职,全都是原来不得志的穷书生,没有一个是秀才。估计秀才都被丢到什么乡村学校中教书去了,您也听说过,读书人、儒生都叫小侄屠夫,不愿意屈尊在小侄麾下办事。”
高欣明白了,高段氏的目的就是想让高欣帮找名学识渊源的大儒教高琼、高长寿二人。但高欣无能为力,身边真的没有这样的人才。如果说目前华夏境内,谁的学识最高,四书五经读的最多,估计就马上要释放的段兴智数第一。其他的人,有的因为投降蒙古人,护****接管城镇压后杀了。 看到高段氏失落的情绪,高欣犹豫不决的道:“婶娘,为什么一定要请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大儒教授高琼、高长寿二人呢?小侄不反对学生学习、真空四书五经之类的八股文。可也不能强迫啊!在小侄看来,四书五经要想学好,真正的学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关键是要能理解书中的精粹。 如果没有那方面的天赋或兴趣,没必要强迫学习,那样再怎么学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倒不如让孩子学习一些实用性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是能让人明智,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用的知识。 四书五经学得再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一定有用。有的所谓大儒,当了官后,连基本的民情都不了解,政务不会处理,案子不会审,全交给手下的师爷帮处理事务。” 高欣没瞎说,事实真的那样。古代很多官员连基本的术算都不会,整天除了读书,吟诵几句诗词,就是和朋友上青楼,大谈风花雪月。这样的官员太多,正是这样的官员太多,才会滋生出大量师爷这个热门行业出来。 “阿欣,你说让高琼、高长寿到学校和其他学生一起上学?” 呵呵! “婶娘,难道不行么?学校里面的数学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另外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再说了,高琼、高长寿和学校里的学生一起读书学习,没什么不好,反而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起码在学校里,能让二人了解身边学习的情况,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努力学习奋斗的。 婶娘,说实话,小侄并不赞同让高琼、高长寿二人学什么八股文。除非他们有那方面的天赋,否则,还是乘早多学点有用的知识。别把精力都用在四书五经之类的八股文上,那些知识太深奥、难理解。” 四书五经,高欣自己都没读过一本,初、高中学语文时读个几篇古文,理解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岁数小的时候,古文的意思很难弄明白。就算老师解说,不用多长时间又忘记了。 “这事,让老身想想。” “对了,婶娘,您别左一个老身,右一个老身的叫,您其实挺年青的,何别把自己叫得那么老。” 高段氏听后俏脸微微一红,狠狠的瞪了一眼高欣后道:“臭小子,要你多嘴,管好自己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