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宣传跟上 (第2/2页)
数百上千公斤,火炮的重量不过300公斤,战马稍重一点,应该没有上千公斤吧!怎么会无法运送呢?” 岳洋解释道:“将军,如果对岸没有蒙古人防守的话,运送战马是没问题,甚至火炮也没事。可一旦对岸蒙古人反击的时候,船只上的战马、火炮有问题,搞不好会掉江里去。” 高欣思考一下,明白是什么原因了。战马受尽时会弄翻船只,火炮同样如此,一旦船只不稳当时,容易翻船。毕竟江面太宽,最窄的都在数十上百米。而且浪大水急,不易驾驭。 “总参部的意见呢?” 段誉道:“老大,对面只有五个千户四千不到的蒙古兵力,针对这情况总参的意思是先让长枪兵、弓兵过江,拿下滩头阵地占稳脚跟后,再慢慢的把火炮、战马、战象等运送过江。“ 高欣想了想,战争是要死人的,不可能零伤亡。何况是渡江作战,伤亡是肯定的,只能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伤亡而已。甘晓强、苗人凤二人弄那么大的动静,中路护国军要想再偷袭之类的不可能,估计对面的蒙古人早就收到了GZ府被攻击、占领,紫云城、龙游城失陷的消息。 高欣突然想起来,不能老想着怎样把火炮运送过江使用,难道就不能让火我在在岸边对蒙古人的防线进行打击么?毕竟,江面的宽度数百米,火炮有射程远远超过。 “总参部,研究一下具体渡江的顺序,同时让火炮做好准备,对渡江的兄弟进行火力支援。三天后渡江作战开始。“ 高欣的话让所有人员一愣之后欣喜若狂。怎么把火炮的射程忘记了,老用弓箭射程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六镑火炮的有效射程高达1500米,十二镑火炮因为炮管短(考虑行军方便,重量不能太大),射程也在1000米左右。
“遵命!” “是!” 高欣返回自己的帐蓬后,发现田原早就等待着。田原行完礼后,掏出一札纸张递了过来,开口道:“少爷,这是从甘将军、苗将军二人占领的川地上收集到的相关情报。” 高欣接过来,慢慢的看,情报有战事叙述,有机构建设,还有七七八八一些,总的来说挺全面的。当然,这是经过田原整理后,觉得重要的情报,一般的情报不会送来打扰高欣。 从情报中显示,甘晓强、苗人凤二人做得不错,都坚决贯彻北伐时制定的策略。拿下一个地方,都会在墙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有的标语写着‘护国军来解救SC百姓于炎水之中!’‘护国军来帮SC百姓打蒙古鞑子!’‘护国军给SC百姓送粮来了!’等等。 其中有一条,高欣看了差点喷出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居然写‘SC百姓幸苦了,南宋士兵不敢打蒙古鞑子,护国军来保护SC百姓,将蒙古鞑子赶出SC高欣摇头苦笑,这话的太直白,要是让南宋王朝皇帝、官员看到的话,不知道会怎样想。事实当然不是,南宋朝庭还是派过多次救援部队,只是在半路上就被蒙古人打败。 越往后看,越令高欣心情舒畅。特别是一些安民告示,不仅把华夏国的系列政策张榜公布,还数落南宋王朝的诸多错误、过失,甚至还把南宋朝中的一些贪官污吏的罪行公布于众。 看到这里矿山欣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大杀器,就是宣传手段没跟上。凭现在华夏国辖区内的科技水平,活字印刷已经没什么问题。早就应该弄几份报纸、杂志之类的东东出来,那可是真正的宣传工具,其影响力更大。 搞几份报纸、杂志出来,不仅宣传辖区内的系列方针政策,也能利用报纸、杂志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让报纸、杂志对各项政策好坏进行辩论,不仅能集民心,还能引导百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有了报纸、杂志,同时能对南宋、蒙古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历数蒙古人的凶惨,南宋的腐烂。稍稍一结比,就能让百姓明白谁的制度好,谁的政策得民心。 高欣想到这里,暗暗叹了口气。想法很好,却无人来cao作。一句话,缺乏人才。办报纸、杂志,必须要有知识渊博之大才,总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儒。 问题是高欣手下没有,辖区内估计也没有。不能让报纸全都刊登白话文章,得有一些诗歌、词曲,甚至最好是能对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进行辩论,让大家提出各自的看法、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