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请文天祥帮忙 (第2/2页)
得没必要问,大概能猜出。 传承数千年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说的半点没错,高欣、段誉、文天祥三人,没有多长时间,几杯酒下肚后,双方之间的关系马上拉近融合起来。酒确实是社交场合必不要少之物,不论是百姓、文人、官员,只要一到酒桌,几杯酒下肚,气氛马上和谐。 “文山兄,问你个事?”段誉假装一付醉醒醒的样子,结结巴巴的道。 “段公子,请说。” “听说你们中原一带读书人很多,不得志的寒士也很多?” 高欣不清楚段誉卖的什么药,总觉得不怀好意。但高欣未干涉,也未啃声。反正高欣相信一点,段誉绝对不会莫明其妙的问这样的问题,肯定是目的。 “段公子,中原读书人确实多,但也不是人人能读书。读书人毕竟是少数,读了书有一展才华机会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没机会把胸中所学展现出来。”文天祥感叹一翻。 “文山兄,你应该认识很多不得志的寒生、寒士吧!” 文天祥点点头承认,无可奈何的道:“认识,却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朋友圈内,有很多象我一样爽直的人,甚至是才华出众之辈,因为各种原因没中举,得不到朝庭的重用,更多的是闲在家中,忙忙碌碌渡过一生。” 高欣心想,古代的科考确实如此,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考取进士。否则那书算是白读。正因为那样,才显得读书人高贵,有身份、有面子。其实在高欣的心中,南宋那样只录取经历类人才的方式来妥当。有一技之长在高欣心中都是人才,八股文取才局限性太强。
“文山兄,咱们商量个事,能否介绍你认识的读书人到咱们华夏国来。放心,到了华夏国,读书人绝对有用武之地。只要肯干、不懒惰,必然会受到重用。想当官有大把的位置等着,想教书育人,有大量的学校安置,想写文章同样有地方发挥,不会埋没才华。” 高欣听到这里在,心中那个高兴啊!文天祥真愿意帮忙的话,真是华夏百姓之福。文天祥是实干、爽直性格,所交之人肯定类似,都是实干型读书人。比高欣派人潜入南宋瞎折腾强多了。 文天祥酒虽多,头也有点晕,可还算清醒。段誉的话让文天祥微微一愣!接着是惊讶!但这事说大也大,说是小事同样算小事。那么好有条件,一旦介绍的话,文天祥相信,绝对会有人愿意前往华夏国展示才华。毕竟在南宋不得志,没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发挥才华无人敢说啥。 看到文天祥犹豫不决的样子,高欣开口道:“文山兄,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华夏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乏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内政官员缺口最大。另外,最近我想办一份杂志,需要有才华之人出来主持,还需要大量的读书人撰写各类文章投稿。 当然,所投之稿,只要一旦被采取,杂志社是要会给作者稿费的。如果是有人想出书,把自己的作品印刷的话,我们可免费帮印刷,甚至还支付作者费用。” 段誉插话补充道:“文山兄,在华夏国学校里教书,薪水挺高人,每月最低十两白银。如果是责任心强的先生,年底还有重奖。至于官员位置,那缺口就真大了。从最高层的各部到州、县、乡、村几级政府都缺大量官员。读书人到了华夏国,只要实干就有好结果。” 高欣、段誉二人并未忽悠文天祥,华夏的真实情况就是那样,确实缺乏大量的官员、老师。读书人到了华夏,高欣肯定会重用,这一点是肯定的。就算不能当官,起码到学校教书总成吧! “你们说的是真的?” 文天祥听了还真的有点动心,能让读书人有展现才华的地方。作为读书人的文天祥当然高兴,自己不去,介绍好友去总行吧!算是为好友找一条出路。但文天祥担心是高欣、段誉二人瞎忽悠。 高欣严肃认真的道:“文山兄,我们说的句句属实。别的不说,仅讲SC地区,现有人口近200万,每10万人口一个县,就要新建20个县,每个县需要的官员数量不是几人,内政、司法、、学校等都需要大量的读书人来处理事务,还有乡、村二级政府组织,同样需要官员。另外,桂西、桂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都是缺乏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